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绘画艺术:黑格尔对艺术感觉悲观,但古代的大师却截然相反!
2022-03-26 19:25:2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现代艺术常常将片面的反思性,作为艺术自律性的体现,为了凸出自身的反思功能,往往站在社会大众的对立面,拒绝艺术对普遍经验的迎合。

 
这就带来一个矛盾:一方面艺术拒绝接受,由消费者市场所带来的对艺术的要求,不愿意沦为大众艺术,在自己的领域内孤芳自赏;但另一方面,以这种方式取得自律性,将使艺术变成大众所无法企及的象牙塔,成为无人欣赏的艺术。
 
艺术一旦不能被普遍传达,那么无论是审美功能,还是反思功能都无从谈起,因为两种功能的实现,都是以普遍必然性为前提的。
 
艺术若与主体经验彻底决裂,完全拒绝普遍意义的发生,就等于将人与世界割裂了。事实上,很难证明是否有完全无意义发生的艺术。因为理性进行艺术创作时,总会带着对世界的理解,而我们也是带着经验来欣赏艺术的。
 
就艺术自律性的层面看,艺术作品意义的发生,并没有取消艺术自律性,相反,恰是意义成了沟通人、作品、世界的纽带。没有普遍意义的发生,艺术品对于心灵只是无法理解的一物,心灵又谈何自为?没有心灵的自为,又何来艺术的自律?
 
“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形式,如果这形式是没有一个目的的表象在对象身上被知觉到的话。”这就是鉴赏判断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它要求在对艺术做鉴赏判断时,除了形式的合目的性以外,不能见出其他目的。
 
康德因此很推崇无标题的诗歌,无内容的音乐。这说明在康德看来,艺术作品生发的意义,仿佛是一种外在于艺术的概念目的。如果有明确的意义发生,艺术美就成了为其服务的工具,艺术就失去了自律性,带有某种目的。
 
但黑格尔认为,艺术品的内容意蕴正是形式的合目的性的那个目的。只是这内容意蕴并不是被思维直接把握住的,它也无法被思维直接把握,它必须是指在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嬉戏中,理性感受到它们自发地朝向一个协和一致的目标,而那个目标正是自己。
 
理性是通过这种方式见出自身的,并且知性与想象力,此刻并不觉得自己被什么束缚着,它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但它们之所以终能有合目的性的形式,这点是理性在艺术创造时,就将统一的确据加入艺术中的,这种确据保障着鉴赏判断的发生,而不是取消它的发生。
 
因此,艺术作品中的意义不是给出的,而是在鉴赏判断中自行发生的。更明确的说,是因为知性和想象力,在自由嬉戏中终达到了协和一致,理性才在协和一致中发现了自己。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