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冬奥期间,带有北京冬奥的文化元素产品与人物故事频频“出圈”,树立了奥运新标杆,也为疫情困扰下的世界注入希望。伴随着“雪容融”“冰墩墩”等“出圈”,切实让全世界的观众深切感受到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传播会如此成功?而从种种“出圈”中我们可以得知,融合,是主流文化实现广泛传播的先行之路。
从微博数据看,到2月20日,“冰墩墩”的话题已吸引超56亿次总阅读,近170万次讨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2年3月份,微博上关于“冰墩墩”的话题达上千个,其中阅读量过亿的话题近90个。“冰墩墩”的购买热潮,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从国内蔓延到国外,狂热之下一“墩”难求。
然而当我们复盘“冰墩墩”的走红之路时,会发现它的“出圈”其实是情理之中。首先作为吉祥物,它的造型过关且十分可爱。设计师巧妙利用冰糖葫芦的元素,为大众熟知的熊猫添了一副精巧的冰糖外壳,为之后“冰墩墩”出圈提供更多素材。其次,可爱、时机、融合创新则是“冰墩墩”走红的主要原因。社会名人在社交场合表达的喜爱,以及融合当前最热传播方式——大量短视频,并融合利用网友的自发创作,助推了其“出圈”。
再次,用户自发性的二次创作是“冰墩墩”走红的关键所在。UGC(用户生成内容)作为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从表情包到视频、DIY制作,“冰墩墩”的社交属性越来越突出。“你知道‘冰墩墩’吗?”或许成为春节人们见面问候的常用语。设计师曹雪等人的论文中指出,“受欢迎的吉祥物在情感的表达上能引起大众的共鸣,与人们产生情感牵绊。获得情感认同的有效方式是提升‘冰墩墩’的社交属性。”这也揭示了“冰墩墩”得以出圈、走向“顶流”的关键密码——一个吉祥物的生命力,不止在于可爱,更在于它能与人们的情感的融合联结。
“冰墩墩”的热情、友好、亲善,也架起了国家间的情感桥梁和文化通道,让更多人民感受到其中隐含的奥运精神和中华文化的独特。同样,在奥运期间,一位“青蛙公主”也被大众熟知。谷爱凌,作为一位00后小将,向社会传递的不仅是她两金一银的荣耀,更是自信、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她为无数青年树立榜样,指引了前进方向。事实上,谷爱凌的“出圈”同样离不开融合。在现如今最火的视频平台上,关于谷爱凌的视频剪辑与二次创作受到关注与强烈欢迎,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融合对“破圈”的影响力。
北京冬奥会的文化宣传在吉祥物设计、观点设计等方面,均展现出积极向上、通俗易懂和充满亲和力的一面。为人们接受和认同主流文化提供新的实践路径——融合。它以互动和真性情解说文化语言,以娱乐和竞赛释放文化价值,以实物为载体,传播文化符号,以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传扬文化精神,真正做到主流文化的“破圈”。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