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爷”郝金明在尚韵轩小酒馆里讲述正阳门下的故事
“牛爷!”自从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播出后,郝金明总是被人亲切地唤做“牛爷”。1956年出生的他却调侃自己“已近七十”。对他来说,一路坎坷的人生也不乏幸运,他以一颗感恩的心,实现了人生路上的一次次蜕变,又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着社会,反哺他可以去关怀的事、关怀的人。这其中,有他愿意言说的,也有他宁愿不公开的。他说:“所谓积德行善,就是要给后代子孙积德。”
在北京龙潭湖畔,郝金明的私人博物馆尚韵轩古朴雅致,走进去更是感觉迂回纵深,处处惊喜。这里有他精心收藏的字画、家具等,也有小剧场、小酒馆,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录音室。他的“跨界”成就众所周知,在大前门(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视协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北京曲协副主席、北京视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商会)副会长等众多身份的回旋中,他一边恪守“企业家的历史责任”,一边坚守在文艺园地辛勤耕耘。
“这个小酒馆,我们用来拍《弟子规》《三字经》等小短片;这个录音棚,你看地面下有弹簧,我们准备用来做影视后期……”郝金明介绍道,小剧场能容纳80人至100人,适合排演京剧、昆曲、话剧以及曲艺相声。记者注意到一幅“少儿昆曲传承”的海报,原来这里也是昆曲传承人张毓文的昆曲传承讲习基地。“我们的教学是公益的,孩子们都特别棒。”郝金明说:“我们告诉孩子们,昆曲是百戏之祖,中国的传统艺术多么了不起。昆曲的每句唱词都是有渊源的、有故事的,格律非常严格。欣赏昆曲,没学问是欣赏不了的,有学问就会如醉如痴。”
“夸夸我的家,赞赞我的妈!”
北京有多少条胡同?问“牛爷”郝金明就对了。“北京有841条胡同、3000多条背街小巷。”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作为“土著北京人”,郝金明对于胡同的熟悉看上去似乎理所当然。然而,他坚持了3年多,参与拍摄走访北京百姓生活的一分钟宣传短片《牛爷串胡同》,却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坚持。
《牛爷串胡同》是专题片最初的名称,后来演变成一个系列,不只是串胡同,实际上是对北京市委市政府民情政策实施效果的一种记录。当他看到北京胡同街巷处处都是小花园时,打心眼感到高兴:“每一片胡同居民都有了弄花种草的休憩空间,惬意极了。”
在记者采访前,郝金明随摄制组走访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周边的村镇,目睹了连片的蔬菜大棚和大棚内生长的绿油油的蔬菜。北京村镇这些年来发展“一村一品”,每个村镇集中力量培育特色蔬菜水果品种,成效卓著。不仅扛起“北京的菜篮子”的重任,还供应给全国各地。“从老百姓的笑脸中,能看出他们的生活很舒心。”郝金明说,每走访一处,都是今昔对比、展望明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语言,把北京的变化一一道来,让北京市民知道,我们北京已经变得这么美、这么好了”。
《牛爷串胡同》虽然时长仅一分钟,郝金明参与拍摄的时间却是大半天。若干集拍摄下来,加上配合摄制组的节奏,对于60多岁的郝金明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和工作量。他婉拒出演报酬,说:“我在这块土地上成长了60多年,夸夸我的家,赞赞我的妈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