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艳丽的羽毛、栗红色的喉部,傲立于保护区的枯枝之上,没错,这就是市民熟悉的栗喉蜂虎,夏天快到了,它们又飞回来了;此时的翔安海域滩涂边,大批迁飞的鹬科鸟类在此停留,努力“干饭”,之后又将继续北飞。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的厦门,天空相当热闹,除了众多本地留鸟种群,还有迁徙过境的春候鸟大部队以及夏候鸟先头部队,今天,我们一同跟随镜头去看看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吧!
翔安滩涂边
埋头“干饭”的鸟儿中有一只自带“饭勺”
前两天,市观鸟协会的会员们抵达翔安区滩涂边,看到壮观的一幕:大滨鹬、翻石鹬、红腹滨鹬、弯嘴滨鹬……数百只鹬科鸟类正专心致志地埋头“干饭”,动作整齐划一,由于数量太多,感觉后来的鸟群无处落脚。
这其中,有一只小鸟引起了会员伯劳的注意,他提醒一旁的柯玉坤等人。柯玉坤屏住呼吸,连着按下快门,“有了!勺嘴鹬!”柯玉坤轻声但难掩激动地说。画面中,这只勺嘴鹬带有繁殖羽,扁平如勺的嘴如同自带的干饭神器,在浅水滩涂上觅食,无往而不利。
柯玉坤说,这是他第一次在厦门拍到勺嘴鹬,此前在晋江围头湾见过。“勺嘴鹬是地球上最濒危和稀少的鸟类之一,能在厦门邂逅它很开心。”
市观鸟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本次翔安海边观测到的情况显示,这些春候鸟多为鹬科鸟类,涵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滨鹬、翻石鹬及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红腹滨鹬、红颈滨鹬、弯嘴滨鹬、翘嘴鹬、蒙古沙鸻、铁嘴沙鸻等。
鹬科鸟类有23属83种,多为中型或小型涉禽,体色暗淡而富有条纹,嘴形多样,一般都长而尖直,个别上弯或下曲,便于穿凿淤泥探寻食物。它们通常在北方繁殖,在南方过冬,迁徙季节喜结群。
骑马山片区
新家提升改造完成先头部队来“踩点”
14日上午9点多,近40只栗喉蜂虎飞抵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骑马山片区,它们在天空中盘旋了一会儿,之后纷纷落在枯枝上。“这些应该还是‘踩点’的先头部队,4月10日开始,我就看到陆续有栗喉蜂虎回来了。”保护区工作人员段道清说。
栗喉蜂虎或许回来得更早。4月初,就有观鸟爱好者在湖里浦口一带听到栗喉蜂虎的鸣叫;4月6日,自然教育老师雪狼带着孩子们到五缘湾湿地公园上课时,也邂逅了9只栗喉蜂虎。这些被鸟友们戏称为“散装队伍”的栗喉蜂虎还未开始筑巢,挑剔的它们是不会使用旧巢穴的,每年都会挖新巢。
有“最美鸟儿”之称的栗喉蜂虎每年4月从东南亚飞来厦门生活、繁殖,到9月中旬至10月再回去。五缘湾保护区是其最北的繁殖点之一,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栗喉蜂虎来此过夏,去年共记录到约200只。
段道清说,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于去年12月启动生态提升改造项目,并在本月初完成改造。本次改造主要针对栗喉蜂虎的“食”与“住”两个方面:将两个水塘扩容至1000平方米,并加装防渗膜,便于昆虫产卵繁殖,为栗喉蜂虎提供丰富的食物;参考金门地区栗喉蜂虎保护经验及相关专家意见,按砂土比例8:2材质构筑悬崖状新巢区,巢区高6米、长55米、厚度达3米,扩容后的巢区可容纳更多栗喉蜂虎筑巢。“希望‘踩点’的先头部队喜欢这个新家,通知它们的大部队快快归来。”段道清说。
【背景】
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设立于2011年12月,范围包括骑马山四周规划道路内侧和五缘湾道以北、环岛干道以西、五缘湾西北侧支路及湖面西岸以东区域,总面积约40公顷。骑马山片区是栗喉蜂虎繁殖地,位于湖里高新技术园内,面积约3公顷,有适宜栗喉蜂虎繁殖的土坡和土壁。从2003年有观鸟记录以来,一直有栗喉蜂虎在此营巢繁殖。(厦门晚报记者 沈淑婷)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