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段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涵盖哪些城市
2022-04-19 09:49:2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段】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要立足国家重点建设区定位,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为主线,高质量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

 
正确阐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段内涵
 
凸显长江特色。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其他国家文化公园的区别在于长江本身的特质,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要充分凸显长江是“母亲河”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这两个核心要素,展现长江“开放包容”“浪漫自由”“精勤内敛”“家国天下”“创新超越”的特质。彰显国家高度。国家文化公园的一个关键词是“国家”,是从国家层面打造文化形象、推进文化建设、传承优秀文化的“大手笔”。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放眼全国,同中存异,“把一整条长江放在心里”。要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综合参考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甚至黄河流域发展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全国一盘棋,东西南北一个面,确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体现文化内涵。“文化”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另一个关键词,需要尊重文化内部规律、尊重历史文脉,超越属地、层级、分类和行业内部。要集结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两湖文化、吴越文化、江淮文化等长江文化元素,以及3项世界文化遗产、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主要能量。突出为民服务。“公园”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最终表现形式和落脚点,要充分体现公共性和人民性。要高水平建设滨江生活生态空间,打造还江于民的融合发展空间。加大长江文化宣传,让长江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融入生活、惠及群众。突出示范性。要把江苏长江沿线左右岸大道建成畅通大道、景观大道、人文大道,使长江江苏段成为长江中最精彩的一段,研究长江文化必须到江苏,展示长江形象让全国向往着江苏。
 
加强研究论证,整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力量
 
一是摸清家底。尽快开展江苏长江文化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认定,对濒危遗产遗迹遗存实施抢救性保护。继续完善长江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大力保护长江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整合研究力量。牵头设立并召开国家长江文化发展论坛,探索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新模式。设立长江文化研究系列课题,推动创造性转化。实施长江文化研究工程,打造长江文化研究智库和传播交流中心。三是建设长江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用数字化赋能文物保护,联合长江流域文博单位,整合全线文物资源数据,推出“云游长江”项目,打造线上长江文化体验与呈现系统。
 
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主线,系统谋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强化保护传承,树立长江文化保护意识。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为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长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率先设立“长江文化保护日”,提高社会保护长江文化的意识。坚持活态传承,坚定文化自信,让一江碧水成为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坚持文旅融合,实现长江文化价值引领。坚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水韵江苏”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大对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使之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长江文化盛典之一;推出长江下游唯一滨江游轮线路——“长江传奇”等拳头产品。依托沿江板块在创意设计、现代演艺等领域优势,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集聚区。做好科学规划,率先完善长江文化特色标识。规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文化旅游带等一批标志性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重点基础工程,在国内率先打造一批先行示范区;加快编制《江苏省长江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苏段)保护规划》。完善长江文化特色标识体系,建设江苏长江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和图谱,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长江文明“大遗址”和长江文化风貌群。注重因地制宜,彰显长江文化江苏特色。协同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淮河发展,充分挖掘省内外市场潜能,形成以“山、水、文化历史、乡村、城市(群)、交通”为空间构成要素,对接东西、联动南北的多层次、多元化格局。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涵盖哪些城市】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地区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个省区市。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意义】
“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其立意十分高远。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国家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磅礴的文化载体和不屈的民族精神,着力构建和强化中国国家象征,对内强调民族化和本土化,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适应国际化和普遍化,促进世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有与存续。但从概念上讲,“国家文化公园”究竟如何界定尚无确论,因此,深入探讨“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与功能,十分必要。
 
立足概念本身,“国家文化公园”至少涵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强调整合一系列文化遗产后所反映的整体性国家意义;其次是由国民高度认同、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独一无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组成;再次是具有社会公益性,为公众提供了解、体验、感知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以及作为社会福利的游憩空间,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其中进行保护和创造。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无一不具备“国家”“文化”和“公园”三重属性。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评话题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