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28日对两条鱼龙的肋骨和椎骨化石进行了描述,一条长约21米,另一条长约15米。他们还描述了来自第三条鱼龙的已知最大鱼龙牙齿化石———基部宽约6厘米,长约15厘米。这表明,鱼龙是一种可怕的捕食者。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瑞士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和博物馆退休馆长海因茨·富勒说,这些化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阿尔卑斯山东部的三个地点发现的。现在,这些化石首次得到科学描述。
这些化石残骸太不完整,因此无法确定它们的种类。它们可能属于鱼龙的一种———萨斯特鱼龙科。这个家族包括已知的体型最大的鱼龙:萨斯特鱼龙。来自加拿大的一个标本显示,此种鱼龙长约21米。
【史前巨型动物有哪些】
已灭绝的十大巨怪:史前蜈蚣、上龙、旋齿鲨、邓氏鱼、恐鸟、有角囊地鼠、巨型羽翅鲎、马门溪龙、长颈驼、砂犷兽。
1、史前蜈蚣,身长3米的蜈蚣
你们肯定想不到,生活中会偶尔见到的长度不过十几公分的蜈蚣,在史前时期竟然能达到近3米长,幸好现在史前蜈蚣已经是已灭绝的十大巨怪之一,否则一定是人类的噩梦。远古蜈蚣是陆地上最早的无脊椎动物之一,长相丑陋又可怕,主要生活在石炭纪时期,在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后来灭绝于二叠纪时期。
2、上龙,可达15米长12吨重
上龙是曾经地球上最凶猛的生物,长相酷似鳄鱼,有着强壮的颚和矩形牙齿,不过要比鳄鱼体型庞大很多,身长可以达到15米,体重可以达到12吨,如此庞大的体型是名副其实的已灭绝的十大巨怪之一。上龙生存在大约2亿—1.45亿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捕猎乌贼、鱿鱼和蛇颈龙为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龙就是由蛇颈龙进化而来的。
上龙是上龙科中最先发现的,理查·欧文在1841年对这种动物进行了研究并予以命名为上龙。北极圈附近斯瓦尔巴德岛发现的斯瓦尔巴德上龙是现在发现的最大的上龙亚目生物,根据化石可以推断它们身长达十多米。另外在英格兰、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亚等地也曾发现过上龙化石。
3、旋齿鲨,长着螺旋形牙齿的鱼
很多人都认为旋齿鲨不太可能真的存在于世界上过,因为这种生物太匪夷所思了,长着可以旋转的圆形牙齿的鱼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据说旋齿鲨生活在3亿年前,旋齿鲨(Helicoprion)中的Helico源自希腊语“螺旋状”,Prion则源自“锯”,组合起来意即“螺旋锯”。这是它牙齿的形状,旋齿鲨的牙齿从大到小排列,内卷成环状螺旋形齿,不过目前还没有人发现过完整的旋齿鲨骨架或者化石,人们能够找到的,只有它那奇妙的牙齿,而这种奇妙的牙齿从未在其他任何动物身上出现过。
4、邓氏鱼,咬合力媲美霸王龙
邓氏鱼出现在晚泥盆世时期,身长可达八米,体重可达四吨以上,它们是寒武纪到泥盆纪时期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鱼类之一,也是已灭绝的十大巨怪之一。邓氏鱼被称为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并且是咬合力最为巨大的史前鱼类,据研究它的咬合力可以达到55兆帕斯卡,能与它有一拼的只有霸王龙。
5、恐鸟,不会飞的大鸟
恐鸟虽然被叫做鸟,但是并不会飞,最早被叫是来自于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欧文的命名,恐鸟的意识就是令人恐惧的大鸟。恐鸟大约生活在公元十六世纪左右,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灭绝。根据DNA复原研究,发现恐鸟有十个种类,其中体型最大的是巨型恐鸟,巨型恐鸟比鸵鸟还要大,高度可达3米,重达250公斤,体型最小的大约只有火鸡那么大。
恐鸟是食草性动物,上肢已经退化,运动主要靠强而有力的大腿,每只脚有三根脚趾,奔跑速度较慢,全身覆盖着黑色和黄色相间的羽毛,腹部的毛是黄色的。
6、有角囊地鼠,鼻子上长角
有角囊地鼠是一种鼻子上长有角的老鼠,据科学家推测是田鼠的先祖,他们在距今500万年前灭绝。可能有人认为有角囊地鼠的体型比起已灭绝的十大巨怪中其他的动物实在是太小了,但是作为啮齿类动物而言,有角囊地鼠1体型已经足够被称为庞大了。
于有角囊地鼠那特别的角的用处,有人认为主要是作为求偶过程中炫耀或战斗工具。但是这种推测被对有角囊地鼠更深入的研究推翻了,有角囊地鼠的视神经孔非常小,意味着雌性有角囊地鼠不太可能能够直接识别出求偶过程中炫耀或争斗胜利一方的雄性。关于有角囊地鼠的角,另一种推测是它可以作为防御工具以抵御猎食者,这种推测是比较靠谱的。
7、巨型羽翅鲎,身长2.5米长相似蝎子
巨型羽翅鲎生活在距今4.5亿年前,是一种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底,不过偶尔也会在陆地上活动,只是在陆地上的行动要比在水里时笨拙得多。巨型羽翅鲎外形有些像蝎子,却远比蝎子体型大得多,是已灭绝的十大巨怪之一。巨型羽翅鲎身长可达2.5米,长着一对大钳子,还有坚固的覆盖住脊、爪的外壳,用六条腿走路。
巨型羽翅鲎以三叶虫和其它住在沙子和淤泥里的动物为食,偶尔也会吃自己的同类,但是这些食物并不会使它生长,只有一次次的脱壳才能使它长大,在刚脱完壳时,巨型羽翅鲎往往对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以保证安全。
8、马门溪龙,22米长的大蜥蜴
马门溪龙的化石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马门溪龙的外形与雷龙非常相似,只是脖子要比雷龙长得多,马门溪龙喜欢在湖泊和沼泽中生活,这样的话它可以借助水的浮力来托起笨重的身体。
马门溪龙属蜥脚类亚马目,身长可达22米,身高可达7米,脖子最长可达到14米,经过科学家们对马门溪龙化石的鉴定,发现这种恐龙头骨很小,牙齿细弱,颈部非常长,伸直的时候像一架起重机,脊椎粗大笨重,肢骨关节面粗糙,生活在1.5亿年前。有趣的是,虽然马门溪龙是已灭绝的十大巨怪之一,体型庞大,却是食草动物呢。
9、长颈驼,五百公斤重形似骆驼
长颈驼又名滑距兽,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长颈有蹄动物,大约生活在两万年前。它们体长三米,体重可达五百公斤,四肢很长,每肢上分别长有三趾。长颈驼的外表像是没有驼峰却长着短象鼻的骆驼,但是与骆驼小巧的个头不同的是,长颈驼体型肥胖,因而行动速度非常缓慢,很容易被捕食者猎杀。
长颈驼化石目前只在南美洲有发现,最古老的长颈驼化石大概产生于七百万年前,在距今大约一百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便失去了化石纪录,由此可以判断长颈驼大概灭绝于这个时候。
10、砂犷兽,用指关节行走
砂犷兽体型非常大,行动方式奇特,它们的前爪上有长而弯曲的爪子,这意味着它们无法将前爪平放在地面上,只能用短而有力的后腿支撑身体,靠后退和指关节跖行。砂犷兽非常挑食,它们利用长臂拉下高处树枝,挑选最鲜嫩的枝叶吃。不过虽然砂犷兽是已灭绝的十大巨怪之一,但是它们也仅仅是体型巨大而已,在战斗力方面非常弱,唯一的防御手段就是依靠巨大的体型和前肢的爪子抵御捕食者的进攻。
【为什么史前动物都很巨大】
研究人员经过研究之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首先,史前动物的庞大和当时的气候环境有关,随着我们人类活动的变化以及自然的发展,气候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化石的研究发现史前的气候和我们现在的气候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史前的气候比我们现在的气候温暖,阳光也更加充足,降水也更加丰富,所有这些优于现在环境的自然条件,其实都是植物必须的生长条件,因此史前的植物会比现在的植物生长的更加茂盛。
植物生长的茂盛之后,也会对食草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食草动物会以植物为食。生长的更加茂盛的植物,自然也就富含了更加丰富的营养,食草动物食用了这种富含了丰富的营养的植物后,自然也会因为获取了更加丰富的营养而变得体型庞大。之后,拥有庞大体型的食草动物还会成为食肉动物的食物,这样一来,食肉动物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而拥有庞大的体型。
其次,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后发现史前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会比我们现在的氧气含量要高,史前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超过了30%,所以,史前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会比现在的氧气含量高出三分之一。所以,史前的植物和动物在充足的氧气环境中可以生长的更快,拥有更庞大的体型。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那时没有抑制生长的基因。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后发现,史前的动物体内不会含有抑制它们生长的特殊基因,但是在我们现在的动物体内却含有抑制它们生长的特殊基因。史前动物的体内不含有这种基因的话,可以使它们在自己的一生中一直处于生长状态,即使它们年老了还是可以继续生长的,所以它们可以生长的比较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