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准生证什么时候办 2022年准生证办理流程
2022-05-06 12:00:5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怀孕之后,需要有准生证才能顺利把孩子生下来。那么,准生证一般什么时候办理?准生证办理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准生证办理流程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准生证如何办理
 
准生证的办理需要双方户口所在地配合。准生证如何办理?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能比较容易办理准生证。
 
1、先到准备给孩子上户口的父母其中一方的城市计划生育部门领取空白的《生育服务证》,即准生证。同时,根据计划生育部门的要求开始收集材料。
 
2、同时准备双方的婚姻状况证明。由女方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初婚初育证明》。
 
3、如果准备在生育服务证上填写工作单位,那么还得有双方单位开具的证明,并在《生育服务证》上加盖单位公章。故建议,可以有一方写无业。
 
4、将盖完单位公章的《生育服务证》拿到女方的街道计生委盖章。完成上述4条任务后,拿着《初婚初育证明》、身份证、户口本去小孩将来落户的城市计划生育部门办理《生育服务证》,即准生证。
 
2022年准生证办理流程
 
1、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结婚照片两张。如属未婚生育或未婚收养者,持宝宝出生证或宝宝收养证;2、夫妻双方到各自的户籍所在地的计生部门领取一胎婚育证明,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盖章。
 
3、带着所有证件及怀孕的医院诊断证明到女方计生部门办理准生证。
 
4、宝宝出生后带着一胎准生证到医院登记,医院给个出生证明,宝宝姓名取好后拿着证明到计生部门登记,计生部门会给医院出生证明,带双方的着户口本、身份证及证明到公安局办户口。
 
准生证办理流程:
 
准备好夫妻双方各自的“婚姻状况证明”。
 
拿女方的“婚姻状况证明”在户口所在地加盖计划生育章,(需要三级证明,(1)需盖村或居委会章(2)需盖镇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章(3)需盖县或区计生委章)拿该申请和男方的“婚姻状况证明”去男方档案所在地盖章。
 
在男方所在的计生办领取准生证。
 
男方拿领取的准生证去档案所在地盖章。
 
女方拿领取的准生证去户口所在地街道盖章,然后去男方所在的计生办盖章。
 
根据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指出,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改进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这是在“准生证”制度实施多年后,我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大变革。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今后我国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无需审批。目前在全国多个地方,准生证已经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生育服务证。
 
准生证什么时候办
 
宝宝出生之前,必须要有准生证才是合法出生的,那么准生证什么时候办?关于宝宝准生证的办理时间,并没有规定一个确切的时间,一般建议在孕妇怀孕3个月左右办理较合适,如果准生证办理太早,因为孕早期流产率较高,对于政府而言反而不利于管理。
 
不同的情况,准生证什么时候办理才好?
 
1、如果双方都已经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初婚初育,办理准生证是不会有问题的,还是建议在怀孕三个月左右带齐相关资料到部门办理即可。
 
2、对于未婚先孕的女性,为了宝宝顺利出生,一定要先办理好结婚证,然后拿着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婚育证明、本人照片、孕妇保健手册,到社区居委会进行办理,准生证由街道办事处计生办核发。如果是在农村,则应去村(乡)镇二级机构进行办理。
 
3、在外地工作的流动人口,应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办理准生证。
 
由于各地政策规定不同,准生证什么时候办,具体时间还要根据当地政策规定。夫妻双方要及时到当地计生部门了解清楚准生证办理的时间和相关手续,切勿耽误。需要办理准生证前,要了解的是建围产保健卡之前要办好准生证,以方便登记和医院管理。在宝宝出生之前一定要办理好准生证,以免医院无法开具出生证明。
 
办理准生证注意事项
 
1、如果你们夫妻二人都是初婚(已经拿了结婚证)、未生育(小孩是第一个孩子),那么在小孩出生之后补办准生证也是可以的,不会罚款。
 
2、如果你们是初婚,但是是在小孩出生之后才拿结婚证,那么,不管准生证什么时候办,都会有罚款,大概在1000元左右。(不过,不同地方的条例有修改,可能不会罚款,具体情况看各地方条例)
 
3、如果夫妻二人有一个是再婚,符合生育情况的,一定要先去计生部门办理准生证之后才可以生育,不然,罚款会比第2种情况更高。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