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西湖连夜栽回7棵柳树 后续将追责 柳树的寓意是什么
2022-05-13 09:20:3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今天(5月13日)凌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接到读者报料:断桥边的柳树又回来了!“看根部的新土,应该是刚刚栽种的。”这位读者很仔细。

 
【西湖连夜栽回7棵柳树 后续将追责】
 
景区相关部门表示,补栽属实。
 
记者马上赶到现场。(之前消息:消失的柳树会回到西湖边吗?专家回复来了)
 
记者现场看到新栽种的柳树有七棵,高度都在三四米左右,树干直径十多厘米,增加了固定支架。
 
有路过的市民说,昨天白天还没看到新树,这几棵树是昨晚连夜种上的。
 
一对早上来晨练的老人,走到断桥边就看到了新种的柳树,“西湖边怎么能没有柳树?种了月季没味道,我们就住在附近的,每天都要来散步的,西湖的柳树不仅仅是树,更是文化的承载,现在种回来蛮好的。”
 
【柳树的寓意是什么】
 
1、春天的象征。春风中的柳丝,鹅黄嫩绿,令人赏心悦目,柳丝摇摆,仿佛在向人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柳树最早向人们传递了春天的信息,唐贺知章的《咏柳》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杜甫也有诗云:“只道梅花发,谁知柳亦新,
 
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这些历代文人咏柳的绝唱,使柳树成为了春天的象征。
 
2、吉祥的象征。柳树因其具有治病、驱鬼、辟邪、祛毒的功用,被古代人视为吉祥的象征。
 
佛教典籍《灌顶经》载:“禅拉比皇以柳枝咒龙”,受其影响人们认为柳树可以祛鬼,称其为“鬼怖木”。
 
佛教故事中南海观音一手托净水瓶,另一只手则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存在有元旦日、寒食节(三月三)插柳于户避鬼的习俗。
 
《齐民要术》有“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的记载。到了唐代又演变成插柳或戴柳圈驱邪避毒的习俗,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1有“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可免虿毒”之载。因此,后世多以清明节、
 
寒食节插柳免虿毒辟邪。清代《宣恩县志》也载:“清明,插柳叶于门,簪柳于首,曰辟毒疫。”今陕西南部地区尚遗留有“柳枝鞭蝎”的民俗。
 
3、离别之情的象征。柳与留谐音,并且颀生长柳条,如烟的柳色,仿佛离人不尽的别恨,
 
人们就把柳当作情感的寄托物,产生了“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长此以往就把柳视为别离的代名词。
 
《诗经》在《采薇》篇里描述一驻外士兵想起离家从军的情景,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不舍之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折柳枝》(又名《折杨柳》、《杨柳枝》)的乐府诗。
 
《宋书·五行志》载:“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
 
”唐以后以诗咏折柳极为兴盛,如王之涣《送别》曰:“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孟郊《古离别》曰:“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李白《劳劳亭》曰:“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白居易《青门柳》曰:“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柳树有柳絮吗】
 
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所以称柳絮。柳树: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至16cm,宽0.5至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5至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
 
气象专家表示,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有一定风速的天气易造成柳絮的飘散。晴朗天气时,一般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是柳絮飘飞的高发时段。早晨和晚上,随着气温的降低,风力的减小,柳絮飘飞也就有所减少。柳絮漫天飞舞的季节,是各种过敏症状高发的季节。
 
一般来说,和花粉类似,柳絮令人产生的最常见的过敏反应是皮肤瘙痒、眼结膜发红,严重的会引起水肿,比如眼睛红肿、嘴唇红肿等。柳絮被吸入鼻腔后,会引起强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应,严重的还会影响睡眠质量。而过敏体质的人群则可能会引起呼吸道水肿,严重的时候会引发喉头水肿,有窒息的可能性。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