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核酸采样棉签有放射性元素?官方回应 什么是放射性素
2022-05-28 15:19:1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核酸采样棉签有放射性元素?官方回应】

 近日,部分网友给上海辟谣平台留言“求辟谣”:“家里老人又开始转发这类消息,希望能澄清一下”。原来,又有传言称核酸和抗原检测时使用的采样拭子有毒,而且看起来更加骇人听闻:“它(采样拭子)不叫棉签,因为它是化纤,专业名叫荧光探针,里面含有易折断的尼龙纤维、致癌剧毒环氧乙烷、莫吉隆斯纤维、放射性元素锝、致癌荧光制剂……会损伤血脑屏障,对面部神经及嗅觉神经造成损伤”。

 
这条传言并不新鲜。自本轮疫情发生后,“采样拭子有毒”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可一直被澄清。4月下旬,上海市药监部门也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新冠试剂、医用口罩、防护服、一次性采样器(拭子)等实施高频次监管。然而,或是因为部分公众不了解采样拭子的构成、作用,以及核酸、抗原检测的原理,因此误会采样拭子,导致误信谣言。
 
对此,上海辟谣平台收集了近期较受关注的几条“有毒”“有害”谣言,再次澄清。核酸、抗原检测能有效排除风险点、切断传播链,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公众应根据疾控部门要求,配合进行核酸和抗原筛查,不要被网传谣言误导。
 
并不存在“莫吉隆斯纤维”
 
从核查情况看,最新传言中所说的“采样拭子不叫棉签,是化纤”的说法没有错,但其他说法都是错的。
 
目前,绝大多数核酸和抗原采样拭子的顶端都不是日常棉签的脱脂棉,而是尼龙纤维植绒拭子。不过,这不是说采样拭子的纤维容易折断。细密的尼龙纤维固定在采样器顶端,是为了更好地收集样本。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采样拭子前端涂有以垂直方式固定的尼龙短纤维,使得整个采集拭子的采集区域内没有吸收孔。这样,采集到的样本就不会分散滞留在纤维中,有利于更快更高效地洗脱。相关数据显示,植绒拭子可以洗脱85%以上的样本收集量;传统的棉签、特别是使用脱脂棉制作的棉签并不能完全收集和洗脱样本。
 
传言中所称的“莫吉隆斯纤维”是无稽之谈。原料市场并没有“莫吉隆斯纤维”,只有“莫吉隆斯症”这一带有争议的医学症状命名。“莫吉隆斯症”通常表现为皮肤强烈的瘙痒感、难以愈合的伤口以及异物感;慢性症状往往表现为皮肤内和皮肤外出现纤维状物质。不过,在医学界,以上症状在生理疾病因素、病源学、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上仍没有一致的认识。可见,将“莫吉隆斯症”与采样拭子结合在一起,完全是无稽之谈,造谣者故意用晦涩的词汇误导公众。
 
拭子也不含“环氧乙烷”“锝”
 
采样拭子是为了采样生产的,本身不含有任何浸泡试剂,也无需含有试剂;同时,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合格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无毒无害。所以,传言所称的“环氧乙烷”“锝”等也与采样拭子无关。
 
“环氧乙烷”可用作消毒灭菌,但在正常情况下,采样拭子和抗原试剂盒的生产均不使用环氧乙烷。
 
“锝”确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它的一种不稳定同位素被广泛应用在核医学临床诊断中,但相关产品是一种放射性显像剂,既不使用在采样拭子的生产环节,也不涉及核酸或抗原检测的采样环节。
 
根据国家规定,采样拭子也称“一次性使用采样器”,属于医疗器械产品,不仅生产要进行备案,而且有严格的生产环境要求和质量监管标准,合格产品肯定无毒无害。同时,采样拭子属于医疗领域通用产品,可以对不同部位进行采样,也应用在不同的检测行为中,并非特别为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生产,所以拭子上也不会含有其他试剂。
 
荧光检测是采样之后的操作,与市民无关
 
网传消息还包括“采样拭子专业名是荧光探针”“含有致癌荧光制剂”等说法,部分网友也注意到,目前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盒的名称后面用括号标注了“荧光PCR法”,而抗原检测试剂盒后的括号内是“胶体金法”。这是否意味着,做核酸检测的采样拭子就是“荧光探针”呢?
 
这是误解。专家介绍,核酸检测过程中确实有“荧光探针”的参与,但它与采样拭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采样拭子是在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采样环节中,用来采集鼻咽内表面人体样本的采样器。“荧光探针”在样本检测环节中使用,指的是荧光分子标记的DNA探针。这个组分属于PCR反应试剂,需要-20摄氏度避光保存,仅在实验室检测管中添加使用。简而言之,在拭子采样环节,完全不会使用荧光探针,不可能影响市民身体健康。将荧光探针与采样拭子混为一谈,可见造谣者用心险恶。
 
采样拭子无需“无菌”
 
还有传言称,目前使用的采样拭子大部分没有标注“无菌”,所以不安全。这又是对医疗器械“无菌”“非无菌”的误解。
 
业内人士介绍,一次性使用采样器目前可以申请注册为二类医疗器械,也可以作为一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为最高等级)在监管部门备案。如果作为二类医疗器械,出厂必须达到无菌要求,而一类医疗器械没有相关要求,可以“非无菌”“未灭菌”状态上市。
 
在医疗器械领域,“无菌”与“非无菌”的概念与通常理解不一样。其中,“无菌”是指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标示“无菌”的医疗器械经过灭菌,其存在存活微生物的理论概率应不超过10的负6次方,所以只有在要求特别高的使用环境下,才需要“无菌”医疗器械。而“非无菌”“未灭菌”医疗器械虽然无法严苛到像“无菌”医疗器械那样几乎“一菌不染”,但也不至于藏污纳垢。所有医疗器械都必须满足一定的卫生要求才能合格上市。市场上的合格产品可以放心使用、采样。
 
为打消公众对“非无菌”采样拭子的担忧,专家还举了个例子:日常使用的纸巾等均是“非无菌”产品,往往会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但公众并未因此患病。所以,也无需担心“非无菌”的采样拭子。不过,若发现未使用的采样拭子出现包装破损、污染等情况,应当丢弃,并可联系供应商维权。
 
为什么采样后觉得咽部或鼻子不舒服?
 
也有网友提出,每次采样后觉得咽部和鼻子不舒服,因此怀疑“采样拭子有毒”。这也是对采样拭子的误解。
 
业内人士指出,个体有差异,部分人群的咽喉部位或鼻腔对采样比较敏感,所以采样后会觉得不舒服。此外,检测人员的操作方式也有差异,用俗话说就是“手势有轻重”,也可能引发些许不适。不过,这些不适在停止采样后很快就会缓解,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与采样拭子也没有任何关系。
 
【什么是放射性元素?】
 
1896年,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实验室里,出现了一件怪事:一卷包得好好的照相胶片,放在桌子上莫名其妙地感光了;一瓶荧光物质——硫化锌,放在桌子上,“无缘无故”射出浅绿色的光芒。
 
贝克勒尔像大海捞针似的开始寻找原因。最后,他的视线落到桌子上的一瓶黄色晶体上。谜底终于解开了!经过研究,贝克勒尔发表了他的论文:这种黄色的晶体——硫酸铀酸钾,具有一种奇妙的性质:它能发出看不见的射线,使照相胶片感光,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贝克勒尔的研究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注意。她与丈夫彼埃尔?居里经过艰苦工作,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两种新的元素——钋与镭,它们能够发出比铀更强的放射性射线。于是,人们把铀、钋、镭等能自发放出射线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不久,一些天然的和人造的放射性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被人们一个个地发现。
 
放射性元素发出的看不见的射线是非常厉害的,当它的强度超过一定程度时,能杀死细胞、损害身体。贝克勒尔自己就吃过“苦头”:一天,他出去讲演,顺手把一管镭盐装在口袋里。可是,过了许多天以后,在曾靠近镭管的皮肤上出现了红斑,原来是镭的射线灼伤了他的皮肤。彼埃尔?居里为了探索放射性元素的秘密,曾拿自己的一个手指做实验:让手指受放射性射线照射,起初发红,随后就出现了溃疡与死肉,经过几个月才痊愈。居里详细地记述了这一切。
 
除了镭以外,现在人们常用钻-60、碘-132、磷-32等放射性元素的射线,来治疗肿瘤病。人们还利用这些放射性元素作“示踪原子”:如果内服或注射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这些射线就能透过身体的表层组织,向外边的“放射性射线指示器”报告它在什么地方。于是,医生就可以知道,你什么地方有病变。放射性物质不仅能用来治病,还可用在生产上,例如示踪原子可以用来测定炼钢过程的时间、合金的结构、水管检漏、勘探地下水等等。
 
【放射性核素的用途】
 
放射性核素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冠心病的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常用于高度怀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性分层和预后评估。
 
1.对于非典型胸痛,而冠心病可能性较低的年轻女性,还有就是不能进行平板运动实验的患者,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查以明确诊断。
 
2.已行冠脉造影且计划做介入手术的患者可以了解心肌缺血部位,指导治疗。
 
3.症状典型且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的患者可用于识别微血管病变。
 
4.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查,判断梗死相关区域是否还有存活心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