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中北大学“心系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2-07-08 16:04:0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2022年6月27日至7月4日,中北大学“心系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山西省运城市,围绕“蒲剧的数字记忆与现代化传承”主题,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调研。

MINOR HEAT
MINOR HEAT
实践团队走访了蒲剧团、蒲剧艺术学校与剧院,采访了景雪变老师以及她的学生贾锐老师,在剧院观看了七一《党的女儿》选段,深刻感受到蒲剧在一代代艺术家的传承中得到了坚持与创新,并得以通过数字影像记忆唱响古禹夏大地的蒲剧韵味。
《党的女儿》选段图片

蒲剧,一般也可以叫做蒲州梆子,是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
2006年5月,蒲州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编号Ⅳ-19。


为什么选择山西运城呢?

大约于明末清初,山西的蒲州(今永济)、陕西的同州(今大荔)、河南的陕州(今陕县)的黄河流域三角地带就有一种土戏形成并流行。开始人们称它为“乱弹”或“土戏”,又因以枣木为梆,击节演唱,所以又称为“梆子腔”。蒲县柏山庙的石碑中,从康熙至乾隆、道光各朝,有不少关于乱弹、土戏职业戏班演出活动的记载。在山西运城,我们也可以找到众多蒲剧的历史痕迹。

运城市蒲剧团在运城蒲剧界内有着很高的地位。该团曾多次赴京、津、沪及川、陕、豫等地演出,多次参加全国性和省级戏曲调演,多次获得文化部、中国戏剧节、电视飞天奖等国家级大奖和省级戏剧调演大奖,以及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融蒲剧艺术科研院所、演出团体、中等学校、技能培训于一体,开展文艺创作、制作、研究、演出、教学、培训考级、文化创意、设计及其他文化艺术类工作,承担着蒲剧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蒲剧及各类艺术人才,促进着艺术事业的发展。


在山西蒲剧艺术学校,我们采访了景雪变老师以及贾锐老师。 
在采访过程中,景雪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蒲剧的角色分类、唱腔特点、舞台妆造以及她与蒲剧的人生故事。“中国的蒲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蒲剧能够成就一代一代艺术家朝着为老百姓服务的方向往前走,它也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剧种。”在谈及自己与蒲剧的故事时,景老师动情地说道:“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为了一碗饭,也为了自己的热爱,坚持蒲剧坚持了50多年了。最想感恩的人是乔书记,他一直在帮助我,我一辈子都在想念他。”
运城广播电视台《蒲乡情》节目负责人得知我们的实践活动,对我们大学生了解蒲剧表示了肯定,并对我们采访景老师以及关注蒲剧的事件进行了记录。采访过后,景老师与我们亲切交谈,她说:“什么才是好的东西?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而蒲剧作为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也更应得到传承和坚守。





在景雪变老师的带领下,蒲剧的后继者们也都展示着属于自己的风采。贾锐老师说:“《阴阳河》作为师傅景雪变的代表作,她也时常鼓励我大胆创新,所以在继承师傅‘担子功’的同时,还想把蒲剧特技‘跷功’加入到《阴阳河》地表演中。这个过程很痛苦,它也被叫做‘戏曲芭蕾’,但是我们孩子能吃苦,能够将这一特技传下去。最终我们同学凭借《阴阳河》片段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奖,地方戏第一名。‘跷功’只能拿时间磨,下苦功,才能够出功。”作为一名戏曲老师,贾锐老师坚持自己的梦想,刻骨学习,继承创新。蒲剧能够传承数百年,也正因有这样一群演员在坚守着,有这样一群教师在坚守着,更可贵的是,还有一群怀揣梦想的孩子在坚守着。

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我们也观看了许多剧团的表演以及他们的后台准备,现在的蒲剧仍延续先前蒲剧的场景与角色特点进行演绎,但在其中加入了更多技巧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蒲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余韵悠长。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蒲剧在经历了众多坎坷过后,仍散发着多彩的光芒。继承是积累,创新是发展。创新不离宗,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探索属于蒲剧的新大陆。

站在蒲剧几百年所创造的成就之上,感受蒲剧为百姓服务的思想,思考蒲剧的数字记忆与现代化传承,实践队员们希望能够在心系非遗的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为保护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