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运河河北段”学术研讨会举办】
7月3日,首届“大运河河北段”学术研讨会举办,80余名专家学者研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让大运河文化焕发新光彩
走进位于衡水市故城县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以明清风格为主的建筑映入眼帘,卫阳楼、当铺、酒坊等建筑,恢复古城历史风貌,再现运河文化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7月3日,由河北省大运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故城县委县政府主办的首届“大运河河北段”学术研讨会在故城县举办,80余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打造平台挖掘运河文化内涵
“故城界出两河间,七十湾过又二湾。回首风涛随处是,何时得许卧东山。”运河诗词作为古典诗词中的一类,流出了平仄相间的音韵谐美,也流出了五彩缤纷和回味不尽的隽永,凭借简约字句、优美音律,人人可诵读吟唱。
“运河诗词,不但有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对地方风俗、历史人物等的描述,蕴含着丰富的地方人文信息。”沧州市东光县政协文史委工作人员匡淑玫说,大运河古诗词,抒写的就是流动的历史、流动的情怀。挖掘、利用好运河诗词,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地方运河文化,发现运河之美,也可以提高地方文化自信。
不仅运河诗词,作为流动的文脉、宝贵的遗产,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530余公里,沿线古镇遗址、非遗技艺、漕运历史、民间文化,生动勾画了运河沿线民众的生活图景,传递着民众生活与精神信仰等多方面历史信息。挖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在保护历史记忆、歌颂民众智慧,弘扬运河文化,服务文明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大运河文化内涵和外延研究,更好展现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河北师范大学积极筹备,经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于去年6月成立了河北省大运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并在本届研讨会上为该中心揭牌。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介绍,该研究中心将在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与挖掘工作,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和咨询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与智力支撑,促进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转换。
“河北省大运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必将成为研究挖掘运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运河文明的重要窗口和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河北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张立方说。
【大运河河北段在哪里】
河北段大运河始于东汉末年,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流经河北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5市,总长近600公里。
其中,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共有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和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3处入选。
迄今为止,京杭大运河河北段运河的流向与河道基本没变,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持得很好,能有力展示出北方运河的特色,因此,该段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的重要一环。例如,入选的沧州至德州段河道是利用河流走向的弯度来减缓水流速度,这明显区别于南方运河利用水闸控制水流的方法。
【大运河项目总投资多少】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其中大运河沧州段流经8个县(市、区),绵延215公里,这也让沧州成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地级市。从曹操令董昭开凿平虏渠算起,大运河在沧州已经流淌了1800年,既在运河两岸留下众多文化遗产,更成为沧州重要的文化源泉和记忆符号,成为沧州人的“根”和“魂”。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项目支撑,以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南川楼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推动构建“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的融合发展格局,大运河再现生机。仅今年以来,我市就谋划推进18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2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