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是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的第四个基本陈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精选近百件古籍珍品,围绕国家统一、多元一体的主题,通过“辽阔疆域成一统”“悠久历史谱同心”“灿烂文化续根脉”“伟大精神耀中华”,讲述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画卷。
通过参观展览,观众既可以观赏到民族文化宫珍藏的汉文、蒙古文、藏文、满文、朝鲜文、彝文、布依文、傣文、察合台文、东巴文、水文、古壮字等十多个文种的珍贵古籍,更能够领略古籍中记载的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交相辉映的发展历程。同时,通过现场设置的视频影像、“全息投影”互动、现场临摹等项目,还可以沉浸式体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中华文化绚烂多彩的美丽画卷。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典籍文献世代相传,延绵不断。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古籍焕发生机是古籍保护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了解,民族文化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建成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典藏近20万册珍贵古籍文献,有不少是孤品、绝品。
【哪些古籍值得一读】
史记,左传,道德经,山海经,尚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史记》、《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九章算术,烈女传,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古籍看不懂怎么办】
程子说:“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经典要靠心灵的感悟与正闻熏习获得。若是以逻辑去思辨,就堕为平庸。
那么如何感悟、熏习智慧呢?读着,经典中的文句就自动钻进心灵当中,萃于面,盎于背,心灵受到经典的滋润,“活泼泼地”。那时便是人与天地同在之时!不去思辨,开启右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直到智慧如清泉,潺潺出心田。
静定生慧,致虚极,守静笃;先不要看注解,涣散了,用志不分,乃凝开神。智慧的语言,常常在心中打转,所谓口而诵,心而惟,这些经典语言不断清洗我们的不良的习气,从内心开始,开启我们的光明和高尚,作用于外,开启我们光明的前途。内圣而外王
读久了后,日渐触类旁通,日渐满腹经纶,至于理解,三岁有三岁的理解,十岁、二十岁……乃至八十岁都有各自不同阶段的理解,只有读熟了,才能增加以后被指点和评价的机会。
当这些书都读熟了,中国的书就没有不能读的了,《资治通鉴》《左传》就都可以当做课外书读了,那中国书就没有读不了的了。这样就会越来越喜欢读书,直接作用就是阅读能力提升,进而理解力提升,为未来学各种具体学科和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年寒窗,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朝成名后不管从政、从商、众医……就都有了学问和德性的基础,这正如耶鲁大学校长所言:“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与学问,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同时日日与圣贤对话,逐渐涵养了一个人远大的志向,走向更远更广阔天地的心量、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