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消化科门诊,昆明东大肛肠医院消化科李主任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
这位看病的刘女士主诉自己近期出现了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不适、泛酸、烧心等。到多家医院就诊,做了很多检查,如胃镜、肠镜、B超,甚至CT等,但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经李主任仔细询问病史,发现刘女士的这个病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她忧心、焦虑、紧张、生气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就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或症状明显加重。
情绪不好,“连累”胃肠道受
刘女士的这个病,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个成语“愁肠百结”。回想一下,当你精神愉快时,是否总是胃口大开?而当你心情忧郁时,是否会觉得吃什么东西都没有滋味,甚至胃部也会隐隐作痛?
李主任针对刘女士的病情为其解释,人的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因此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人的消化功能也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出现“情绪化”的反应。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从而导致出现功能性胃肠病。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是,虽然有胃肠不适症状,但未发现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
都市人更易患“情绪胃肠病”
李主任介绍,现在因不良情绪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病在我国城市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白领、学生这些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中青年人是高发群体。“情绪胃肠病”虽然不会致命,但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这类患者仍需正确,缓解胃肠不适症状,防止因为胃肠不适加重情绪障碍,造成恶性循环。
治“情绪胃肠病”需心药
李主任指出,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精神负担重,许多人处在身体、情绪的双重亚健康状态下,长此以往,就容易引发胃肠道功能障碍,但此类病人并未有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因此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李主任建议患者,应做到以下三点,以促进身体康复:
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看到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者,应积极接受的心理医生治疗。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过度劳累,不吸烟嗜酒,合理调整饮食,少吃太甜、太酸、太辣的食物。
第三,若胃肠不适症状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制酸药等。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