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二大华侨农场打造诗画田园新侨乡】
“现在生活好了,几乎每家每户都买得起摩托车或小汽车。”广西国营丽光华侨农场退休职工、越南归侨梅永寿坐在今年稍早前落成的“侨胞之家”院子里对记者说,作为侨场“开荒牛”之一,他至今依然记得刚回国时“一穷二白”的艰辛。
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的丽光华侨农场总面积139.94平方公里,是广西第二大华侨农场。上世纪70年代末,丽光华侨农场开始接收安置大批越南归难侨。
吃水靠从井里打、用电全靠柴油机,成为当时丽光华侨农场的写照。彼时20出头的梅永寿在丽光华侨农场开荒种植水果,数年后,他通过培训学习成为生产队的一名会计。“每晚10点,柴油机就停止发电。”回忆起用火油灯照明、加班做会计报表的无数个夜晚,梅永寿唏嘘不已。
为改变侨场的落后面貌、促进侨场发展,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以广西国营丽光华侨农场为管辖区域,设立钦州市北部湾华侨投资区,旨在将投资区建成享誉广西、人文荟萃的华侨城,服务钦州、宜居宜业的卫星城,联动区域、聚合高效的产业城,“诗画田园·魅力侨乡”的生态城。
钦州市北部湾华侨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维飞介绍,自2014年10月投资区工委、管委会成立以来,斥资百万元先后建设了农村饮水工程及社区卫生站,解决侨民饮水和看病难题,并妥善解决了丽光华侨农场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目前,一项旨在解决侨民住房难题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已经启动建设。
在北部湾华侨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区大门对面,一栋联排式住宅主体已雏形初现。“这就是丽光华侨农场危旧房改造工程(限价房)项目。”黄维飞介绍说,该项目总建筑面积逾2.5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多层住宅楼1栋10套,联排房38栋85套,目前在建联排住宅主体已完工8套。
随着丽光华侨农场改革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侨场的教育事业。52岁的越南归侨、丽光学校副校长陈树林和老伴一边在自家院子里打理花草,一边笑着说,他刚回国时,丽光华侨农场只有小学和中学,现在丽光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囊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现代化学校,他也由当年的归侨学子成为学校的老师。
据介绍,近年来,在海外侨胞等有关方面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丽光学校先后建起了运动场、教学楼、学校大门等基础设施,同时添置配套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学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广西出国的人多吗】
广西政府财政资助出国留学经费大幅增长,从最初的每年3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现在的2000万元。自费出国留学服务也在教育工商主管部门协调引导以及行业自律约束下逐渐成熟起来,走向了有序规范的轨道,为广西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5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20%,超过全国年均增长水平(18%)。2014广西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增加到了29所。广西已成为全国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
【广西出国方便吗】
广西的防城港东兴和崇左凭祥这两个地方是出入越南的重要关口,听说边关的贸易往来很繁荣。在我们老家,也有一些人就是专门到这些地方去做买卖,也赚了不少钱。
其实除了生意上的往来,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越南的妇女。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特别是在我们广西。小时候,我们村就有好几个。离我家最近的一位大伯,他因为年轻时没有娶到老婆,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有人介绍了个越南的女人给他。那越南的女人来后,干活真的是很勤快,也很吃苦耐劳,干起活来不必我们村的男人差,耙田耕地样样会。那时候小编还小,偶尔会和其他小孩去大伯家玩,那女的也经常逗我们玩,那时候感觉她一点都不像是外国人,长相没有什么区别,说的普通话也很流利。但是她会经常唱一些越南的歌曲。也就是那时候,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越南币,面值很大的,都是一千起步。后来才知道原来她们的一千块钱才等于我们一块钱。那女的后来和大伯生活了三四年就走了。后来听说是大伯赶走的,因为她不能生小孩子。
除了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都和广西不是太远,想要旅游的话都很方便。我在南宁认识一位旧同事,她以前也是在泰国留学回来的,她说其实我们广西很多学生喜欢到这些临近国家去留学的,当然也有很多他们的人来我们广西留学。其实,如果语言通的话,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好好利用这些地方的资源差异来做贸易,对发展经济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