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湟)文化高峰论坛举行】
8月9日,以“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黄河(河湟)文化高峰论坛在海东市举行。
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陕西省咸阳市、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洛阳市、开封市、新乡市,山东省东营市等沿黄流域11个城市的领导和专家齐聚海东,共享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经验。
海东市地处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之间,史称“河湟间”,是河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区,五千多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和农耕文化。河湟文化与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共同铸就了黄河流域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巡视员马盛德表示,非遗强调“文化共享”,具有渗透性和扩展性、传递性和继承性、习得性。“人类非遗”从民族的视角转向人类的视角,从民族的高度转向人类的高度,体现了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是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体现。最大程度避免和克服了人类在追求利益方面所表现出的狭隘和短视。
【河湟文化主要指什么】
河湟文化是青海东部地区和甘肃西部与青海接壤地带,历代先民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精神文明化的结晶,有其独特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其内涵及其特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承继,相统一,显得十分重要。
发源于“三河间”的河湟文化独具特色,与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一起,构成黄河文明的重要分支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这一地区的青海省海东市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交融共生,形成了灿烂的河湟文化,孕育了土族盘绣、花儿、河湟皮影等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保留了有着“东方庞贝”之称的“喇家遗址”、瞿昙寺等历史文化遗址。
【河湟文化有多少年历史】
自古以来,我国从华夏到汉唐,乃至元明清时代,都将黄河流域看作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古人将黄河源头看作是圣洁而又遥远的,李白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慨叹;人们探察河源乃至不断迁徙往返最频繁的地区,都莫过于今天青海东部和甘肃接壤的地区即上述“三河间”。
纵观河湟文化在黄河流域古文明中的地位,我将黄河流域分为四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比较:即青甘地区的河湟文化;今宁夏、内蒙古地区的河套文化;今陕西、河南等地区的中原文化[1];今山东地区的齐鲁文化[2]。河湟文化是上述黄河流域四大传统文化中的源头文明化的重要标志,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三大传统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河湟地区上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柳湾出土文物为例,当地发掘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从新时期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墓葬共1730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仅彩陶器近2万件,这是其他地区所无可伦比的[3]。彩陶纹饰图案中的拟蛙纹亦作神人纹,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人祖崇拜。蛙同娃,女娲抟土造人的古代神话传说的最早形象化图案。笔者认为河湟文化与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共同铸就了黄河流域文明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早期文化内涵,至少在北宋以前这四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出过耀眼的光芒。如果说河套文化以草原文化走廊即游牧之路的文化内容为主;中原文化以农耕文化走廊即丝绸之路的文化内容为主;齐鲁文化以海陆文化即蓬莱神话的文化内容为主,那么,河湟文化则将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两大走廊的文化内容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