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年前,在兴安盟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筑巢繁殖。由于栖息地变化,已经有20余年中断繁殖。这两年随着湿地生态的逐步恢复,建了10多处人工巢,引来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殖。
【东方白鹳主要以什么为食】
“东方白鹳主要以小鱼、蛙、昆虫为食物,闽江河口湿地能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此外,它们对越冬地的生存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反应也非常敏感,保护区通过实施互花米草除治、退养还湿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让湿地服务功能明显提高,更适合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停歇。”闽江河口湿地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保护区会常态化监测区内鸟类资源,划定濒危鸟类核心区,加强巡护管护,并加强对民众的科普。
【东方白鹳生活在哪里】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的居民区,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
东方白鹳的越冬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湿地湖泊,而长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初共有大小湖泊4033个,至2004年因围垦、泥沙淤积而消亡的约1100个。长江原有通江大湖22个面积为17198k㎡,到20世纪80年代,湖泊面积仅存6605k㎡,湖面减少近2/3,湖泊容积相应减少600-700亿立方米,仅围垦湖泊湿地面积仅长江流域就高达150万h㎡。导致了东方白鹳一些曾经的越冬地东方白鹳的数目显著下降或消失而与此同时,香港、台湾、尼泊尔、印度发现有东方白鹳越冬个体的记录,其中1990年1月中旬在香港记录到121只东方白鹳,这是长江流域以南发现的唯一已知的群体,也是唯一例外在红树林边越冬的群体。由此可见随着北方的越冬地破坏,东方白鹳的越冬地可能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