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
中国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中国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为何居民储蓄规模大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则认为,从流量视角看,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2年累计规模为1.1万亿元,因疫情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或主要集中在2020年。
从存量视角看,基于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值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2年超额储蓄规模已提升至7.4万亿元,不同于流量视角中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于2020年,存量视角主要来自于2022年。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第一,过去很穷,养成的习惯。当人们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根本攒不下多少钱,但是当有余钱了肯定就会积极攒起来。80年代以前实际上大家都很穷的,很多人有时候还吃不饱。
小时候,看到大人们是怎么藏钱的呢?床底下、鞋盒里、墙缝里、屋梁上、天棚里等等,只要能想象到的地方,似乎都能藏上钱。当时本来也没有多少钱,人们也不会去跑到银行存起来。
根据1982年的国家统计年鉴的信息,刚刚建国人们基本上就没有多少存款,50年代人们存款只有几十亿元,平均每人10元左右。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开始落实,人们的存款才开始快速增加。
1978年城乡存款210.6亿元,到了1981年就达到了523.7亿元。当时人们除了存款以外,没有其他的理财方式。至少定期存款还有些利息呢。到2020年12月,全国各项存款高达21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规模为93.43万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4000倍。
第二,社会保障水平不足。过去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种问题是通过国家保障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相对而言大锅饭形式严重,人们的保障水平较低。实施市场经济以后,很多东西是可以用钱买到了。因此对钱的需求,也成了人们的目标。
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险建立较晚,而且不完善。从1991年全面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计算,至今也不过30年时间。新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不足20年,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也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已。至今社会保险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对家庭的保障。
人们在出现需要的时候没有保障,自然就需要自己攒钱应对风险。70后、80后很清楚,万一家里出了什么意外,自己再没有一点余钱怎么办?但说实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的应对意外的保障就越来越高。过去治病可能几百元,现在几十万元都不一定够的。说实话,让自己一个个体来应对这些意外保障,尤其是低概率事件,只能不停的攒钱了。
第三,人们的思维逻辑。因为记者在中部山区看到了一个放羊娃,记者在采访中产生了这样的逻辑:
你在干吗?放羊。
放羊干嘛?攒钱、结婚、娶媳妇。
娶媳妇干嘛?生孩子。
生了孩子干嘛?放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消费意识水平却跟不上。大多数中国人可能空攒了一大笔财富,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花。
中年人到老年人,人们的普遍意识就是有钱就攒钱给子女买房,让子女住有所居。买完儿子的,买孙子的。随着房价逐渐的高企,人们终于找到了这一辈子可以一直努力的方向。
不过时代确实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更习惯于各种信用消费,有调查显示90后人均负债约12万元。在很多年轻人的思想里,这一辈子挣的钱,在去世时恰好花完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于是很多人在透支未来的收入。至于给子女留下多少钱、多少房子,他们还年轻,这都不在考虑范围内的。
【中国拥有百万存款的人有多少】
据了解,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居民存款总金额为103.3万亿元,按照目前14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人存款金额超过7万元。如果从这数据来看,存款金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至于拥有100万元以上存款的人有多少?其实是没有一个具体数字的。但可以从银行的一些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存款金额超过100万元的人,占比为0.1%,换算成人数大概在150万人左右。
再加上,目前我国银行《存款保险条例》的保障金额为50万元内。换句话来说,也正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存款金额超不过50万元,所以才将50万元作为赔付金额标准。可见,目前拥有100万元存款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