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刘邦彩,男,当代著名画家,1964年7月生,江西景德镇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宝山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江南水墨)杂志社总编,浙江省江南水墨书画院执行院长,浙江省江南水墨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观福书画院顾问,江苏省苏州市江南水墨书画院副院长。2020年1月,刘邦彩作品《蜀山峡谷属祥云》刊登于新民晚报。2021年10月成功的在苏州举办了《辉煌百年千秋中华》全国名家书画作品展,作品(松鹤延年)收藏入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家之路——我所熟知的刘邦彩
2006年,国庆节,上海书画院举行笔会。一位皮肤白皙的画家潇洒地挥毫泼墨,只见他时而皴擦并进,时而勾点同行,其遒劲的线条如同剑光刀影般迅速构成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一片又一片的层林,每一块积墨又似天地间一股浑厚的元气凝聚在山脉峰峦间,激荡出画家胸中的万丈豪情。他意到笔随,雄奇秀丽的桂北风情,转眼间就被驾轻就熟地在一张四尺见方的宣纸上描绘得淋漓尽致。当这位画家题好字正要钤印,却发现忘记带印章,此时,这位画家拿起笔蘸了点朱砂,洒脱地在署名后面画了一个朱文“刘”字的印章,犹如金石镌刻,笔笔见刀锋,这位画家就是享誉当今中国美术界山水画坛的大家——刘邦彩。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入壁。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必须承认,有些人一望而知即为非凡人物。书斋里,我注视着淡然儒雅的刘邦彩,乐天达观的他,时而谈古论今,时而讲一段小故事,奔逸绝尘。谈笑间,我又往往会被他眯着眼睛专注地审视画面的神情吸引,他意存笔先,挥翰成风,我则立马紧盯着他的手腕,目光跟着他的笔头游走,受益无边;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到刘邦彩先生的大智若愚,平易近人的强大心境。也必须承认,一个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有修为的艺术家,他的创作行为是不需要哗众取宠的,而是能在任何情境中平静的、还原生活的、底气十足的去发挥其才智。情商十足的刘邦彩及其豁达开朗的个性就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远离功利纷扰,回归朴真生活,也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崇高写照。
我痴迷于看他作画的每一个瞬间。谈笑风生处,笔墨瞬息万变,层林峻岭,云雰弥漫的风景跃然于纸。画面上,郁郁葱葱的山林如同风樯阵马,坚守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态各异的参天古木、复杂交错,犹如向高山稽首,也似朝拜苍穹。藤蔓在大树根部倔强地缠绕,从古木躯干直攀树梢,几颗红彤彤的野果坚定地高挂在藤蔓之上,万分瞩目,似乎在向苍莽山岳提醒,有我存在,山河魅力倍添,神州万川壮美无比。远处,依稀几间侗乡老屋,一条土狗趴在院坝上,神情平淡地盯着屋前的水车,看着水车缓慢地向几块山田灌溉,或许它正在忠诚地等待着主人劳作归来;芭蕉树下,三两只母鸡用爪子刨着泥巴,不停地寻找它们想要的蚯蚓……一幅来自生活,记录着风情画卷,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画里,是刘邦彩那遒劲苍拙线条和恣意所欲地泼墨运用手段,灵性与意象碰撞出美的韵律,彰显出传统中国画笔墨的精神与底蕴;画里,是刘邦彩先生倾注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神州大地无比的崇敬和深深的眷恋。他在艺术创作上最为可贵之处,就是将鲜活深邃的生活体悟,提炼、概括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凝视,对望,倾听,倾诉,同构,共鸣,他努力将种种深层次的精神体验用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样式进行艺术的表达,这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时代担当和艺术探索,因而独具个人风貌。这种艺术探索是成功的,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画家们苦苦追求的艺术信仰和目标,各个时代不乏成功者,而在当今画坛,刘邦彩以他贴近传统文脉、贴近时代生活、继承传统笔墨精华的艺术抉择,结合他那独树一帜的笔墨语言,成为再现整个时代的艺术家群体的优秀代表。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寻常家山”髙雅脱尘
阅读刘邦彩先生画作中这些来自生活的写照和师法自然的创作,深深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重,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坚定不移的敬仰与执着。是的,刘邦彩与传统笔墨间就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场爱情,世间,有多少温柔乡,有多少美娇娘,然而,物欲横流似尘土,在刘邦彩面前如东风吹过,灰飞烟灭,他修炼至无欲则刚的心唯独对传统笔墨情有独钟,漫长的岁月,带走了他的无数个春夏秋冬,但带不走他对生命中这场爱情的魂牵梦萦和痴心守候。君心如磐石,妾心如蒲草。他知道,生命中有一个人在那里等着他,正如他一直在这里等着那一个人。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多少年来,他坚守着对艺术苦苦的追求,无尽的日日夜夜秉烛耕耘砚边,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无际的孤独,无边的寂寞,谁人知道?又何须让谁知道?一切都无需声明,坚定的信念,就这样在无声之中前行,在因与果的跟前,你付出了十分的执着,得到的是十足的回应。
于是,承载着五千年文化精髓积淀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向刘邦彩敞开了胸怀,他那饱含华夏古老文化底蕴和独特民族精神的魅力紧紧地拥抱着刘邦彩,这一抱,让一直等候的刘邦彩猝不及防,也让他那颗纯净忠诚于传统笔墨的心,在山水画怀抱中瞬间如沐甘霖,不能自已,因此,刘邦彩把生命和灵魂与传统山水画艺术融为一体,如胶似漆地去热爱,他要在她美丽的酮体上描绘出锦绣的丹青,別无选择。刘邦彩在传统的领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山水画家园。他是山水家园中雄姿勃发的王者,他是传统笔墨最美的情郎。
在刘邦彩的作品中,画面布局有元四家王叔明的茂密,整幅构成上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线条去表达他独特的绘画语言,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墨色轻重有度,浑厚华滋,以传统笔墨去结合大自然的实景真情,用传统的语言对现实景物做自由的取舍再现,创作上展现了他独特观察的体验和笔墨技法上的深度汇总,法度在继承北宋山水遗韵基础上又有着现代人审美意识的精神气度,以个人强烈的笔墨语言符号而无悖于传统的意趣,记录着这个时代的自然气息,彰显出现代传统山水画的新格局,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大发展。
刘邦彩的作品具有极具时代特征的个人风格。大凡个人风格的形成,除了作者的文化素养、禀性、学识、悟性、才情等这些共性条件外,多发端于画家的一种有別于他人的特殊生命体验和艺术追求。如果说刘邦彩多年倘佯在崇山峻岭当中,林木葱笼、风光清逸的自然景观给他带来的那些体悟和感动,频频再现于画作之中,这固然是形成其绘画风格的原委之一——就像很多画家那样,擅长去表现什么体裁,即不断锤炼与其相匹配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一种惯熟的笔法、墨法、表现方法就会日臻完善,形成有别于他人的艺术图式,建立起自己的辨识度,由此,表现什么地域、师哪种造化就成了关键。但于刘邦彩而言,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在艺术图式之外更多的是来自心性修养和精神追求。刘邦彩生性宽厚,心态平和,他一直憧憬并崇尚一种田原牧歌式的生活,有一片平静清幽的心境,故而他赋予自己的画作一种抒情散文式的表现方法,追求髙雅脱尘的精神境界。他在描写体悟生活的同时,从自然造化当中,通过概括、提炼和意会,使自己笔下的云、山、树、水升华到文化的层次,映射着自已的思想情感,营造着自已的精神家园,发掘出超越自然物象的文化魅力,始终追求在画作中表现一个极具真切、平淡、恬静之美的山水境界,这就是他不拘泥于表现某地自然景观的初衷。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山塞边陲、人文古迹、名山大川,撷来原素,不懈创造,营构着属于自已内心的精神家园,人们称之为“寻常家山”,这“寻常”二字道出了刘邦彩不同寻常的追求和寄托。他喜读唐诗,并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用他的话说,“李白牛烘烘,杜甫苦哈哈,白居易最受用!”他在尽享传统文化滋养的同时,在自已的精神家园中专注用情,因此铸就了其既根植于传统文脉、又彰显出个人精神追求的鲜明的艺术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解读刘邦彩,对于理解他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人们亳不吝啬的用各种形式去消费自己的时间,用来欣赏刘邦彩的作品。于是,短短的几天里,刘邦彩的作品令美术界同仁去记住这次令人瞩目的山水画盛宴。更出乎意料的是,展览开幕的第一天,展出的作品被当地企业家及书画收藏界抢购一空,就连他随身带的几件小品也被书画爱好者抢购走,预约订购也络绎不绝。市场,似乎要把这位遵承传统、弘扬传统的艺术家的皮都剥下来。这也证明,传统文化的精髓才是人们所需要的,艺术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艺术是因为人们而存在。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当时收藏家们的慧眼,今天,你想轻易得到刘邦彩作品已经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他太忙了。
经过近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刘邦彩为中国艺术创作贡献了杰出的力量,也多次在全国美展中摘取大奖,在美术界被人称获奖专业户。作为画院负责人,他领导着画院的创作队伍,长年累月的深入大自然采风写生,潜心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符合时代审美意识的佳作。生性责任心强的刘邦彩,带领着全体创作生力军一起为文化艺术建设呕心沥血,不断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东方高空,一轮红日,熠熠的光芒照耀在刘邦彩这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大家之路上。
在学术上功成名就、名声大震的刘邦彩先生不为一切光环而改变艺术追求的初心,他保留着平静、博大的胸怀,他要把艺术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更大化,那就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途径——美术教育。历史的天空浩瀚无垠,摘星揽月的天梯一直是留给肩负重任敢于担当的攀登者,时代的江河惊涛拍岸,那一朵最美丽的浪花总是属于那些中流击水的弄潮儿。面对这位当代山水画坛的成功者,各个中国画学术研究机构络绎不绝地前来邀请他为其学员传道授业,刘邦彩先生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美术教育职责,为中国各大美术研究机构培养了众多名家新秀,他的学生们也遍布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不少弟子在各省、市美术研究机构担任负责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传播,刘邦彩一直在路上。(紫云)
著名画家刘邦彩作品欣赏: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