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第五期静定修养基础公益班——传统文化中的养心与养身
2023-04-11 11:06:4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此篇是南怀瑾先生极为推崇,且为大家所熟知的,诸葛孔明先生的千古名篇《戒子书》中的至理名言,尽显了他在宁静养性与修身治学上的高度修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如何“习静”是极为重视的修养学问,所以在南师的著作中,亦看到他对静定修养的高度重视。
  图片南师说:
  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六岁入小学,十八岁已成为成年人,便进入大学。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谓大人,就是成年人的意思,成年人的第一课,先要认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养。所谓“明明德”,就是明白心性问题。这个“德”字,“德者得也”,得到生命本有的学问,这属于内学,也叫内圣之学。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图片
  中国文化讲修身养性,是身和心两个方面。静坐修心是一方面,这个要有一定的工夫才能做到;在开始修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养成习惯,就无法改正了。而且对心理和生理都有影响,并且容易成病。
  呼吸之气,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身心修养的初步更离不开呼吸之气,所以注意这个问题,就是走向健康之路的第一步了。
  有一句话“动以修身”,运动是在修身;“静以修心”,静坐是修心;“身心两健”,身体健康了,心理也健康了;“动静相因”,动是静的因,静也是动的因,动静互相为因果。
  图片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图片往期学员的心得与收获:
  陈同学:老师对静坐的理论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对于认识静坐大有裨益。已形成了较为正确的坐姿,并培养了每日打坐的习惯,并尝试将觉知的态度赋予和践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住坐卧皆有禅意。
  张同学:通过四天的静修感觉很棒,动静交替受益非浅!很少出汗的我感觉发烫非常难得。说明能加速血液循环加强体质。活在当下最简单越幸福!尽可能清空杂念妄想执念,那么就是一种获得重生的感觉。也就是说烦恼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制造的,多看书学习智慧排忧解难,快乐随之而来!
  黄同学:在静坐的实操方面:身姿得以纠正,使腰酸痛得到很大的改善;气感更强了。静坐的理论知识方面:认识得以纠正与提高。
  徐同学:了解了南师关于生命科学的观点,学习了静坐的方法和气息。
  潘同学:此次课程梳理的如此系统性和完整性,既有学理上的层层深入,又有实践上的循循善诱。老师时时引导学员走在中正不斜的修行之道,像是为我们设了一道修行的安全护栏。
  刘同学:以前的我总是抱着有所得之心来修学,一直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因此心一直不能安,经常会很浮躁烦恼,这次静修明白了能把心放空,放下妄念烦恼做到心中无事。于事无心,这就是最大的收获。能懂得并且明白把心放空。心里就很安稳轻松,心空及地归,原来本性原本就是清净的。
  彭同学:收获很大,我觉得自己的腰脊椎突出有明显效果,我自己还需要加强锻炼。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