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公元608年,9岁小女孩李静训病故,外婆杨丽华给她陪葬了无数金银财宝,还命令3000名尼姑为她诵经
2023-05-17 11:26:3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公元608年,一个叫李静训的9岁小女孩病故,她的外婆杨丽华伤心欲绝,陪葬了无数金银财宝,还命令3000名尼姑为她诵经超度,并且在她的棺椁上,刻下了一句4字诅咒:“开者即死”!
  那这个叫李静训的小孩是谁?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待遇?
  这个故事还要从1957年说起,那天,工人们正在挖建库房的地基,突然“哐当”一声,一名工人的锄头敲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震的双手发麻。
  其他工人听到声音,赶忙凑了过来,大家一起清理泥土,看到一块青石板,难道是古墓?
  西安作为一个古都,可以说是古墓遍地,所以大家都知道一些常识。
  想到这里,他们立刻告诉工头,工头接着报告了上级,考古人员很快来到了现场。
  经过近半个月的挖掘,这处古墓的轮廓也呈现了出来,是典型的甲字形墓道,方向是方正的南北向,在棺材的外面还有一层石椁,是歇山顶殿堂式。
  正当专家们啧啧称奇的时候,一位考古队员又有了意外发现,在石棺的棺盖上,看到几个大字,让人冷汗直流,连连后退。
  上面写着“开者即死”!旁边还有血迹洒落,血液已经干透了。
  虽然是考古专家,不过大家看到这几个字之后,还是感到头皮发麻。
  在接下来的发掘工作当中,专家们也表现得小心翼翼。开棺前他们做了一番祈祷,还塞进去一张领导的照片。
  但是这个石棺被打开后可谓金碧辉煌,这处古墓并不大,专家们却发现了230多件陪葬物品,除了武士俑和侍女俑之外,还有大批珍宝器。
  墓里面涵盖了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好像是把她的日常用品一件不漏地全部陪葬了。
  当考古专家们打开石棺之后,也更加好奇墓主人的身份了,从墓主人的骨骼身形来看,她还只是一个孩子。
  而她身上的一串项链,也暴露出了这是一个小女孩,这串项链明显是从西域传过来的,上面缀着一颗硕大的鸡血石,并由24颗珍珠围绕起来,即使在地下深埋这么多年,依然闪烁着光芒。
  除了这条漂亮的项链外,还有一件黄金头饰,同样吸引着考古专家们的目光。
  最上方是一只金丝缠绕的金蝴蝶,搭配珍珠构成的花朵,给人一种憨态可掬的感觉。
  相信这位小女孩生前,戴着这么漂亮的头饰,当她的脚步颤颤而动的时候,金丝蝴蝶也会随着她上下舞动,一定是非常可爱和幸福的。
  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考古专家们还找到了可爱的动物玩具,其中包括雕刻得十分圆润的金鱼和兔子等等,让专家大为赞叹!
  这些都是用上好的玉石制成的,制作也是非常精妙的,这个年仅9岁便去世的小女孩,生前一定十分受人疼爱。
  为了弄清楚墓主人的身份,考古专家们一边对墓室进行清理,一边仔细查找墓志铭。
  很快,考古专家们找到墓志铭,墓志铭共370字,记载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她名叫李静训,字小孩。
  李静训襁褓之中被抱进宫,不是公主却胜似公主。她的曾外祖父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曾外祖母是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外祖父是北周黄帝宇文赟;外祖母是乐平公主杨丽华;北周的最后一位皇帝宇文阐是她的舅舅,她的母亲则是北周公主宇文娥英,她的父亲是隋朝光禄大夫李敏。
  对待李静训这个外孙女,杨丽华非常宠爱,自幼将她养在宫中,无论是西域的各种宝贝,或者是金银玉器,全都送给她做玩具。
  在杨丽华的关切爱护下,李小孩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她9岁那年,不幸染上了一场大病,即使太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没能治好李静训的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去。
  这对一家人来说,也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他们为李静训举办了隆重的丧礼,并制作了那具宛如宫殿般的豪华石棺,正如其墓志铭上所说:“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
  作为一个行事很有主见的女人,杨丽华对这个外孙女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所以才会让她享受了超越礼制允许的陪葬品。
  棺盖后面正中刻了“开者即死”四个字;这4个字与其说是对盗墓者的诅咒,不如说是一个肝肠寸断的外祖母对早夭外孙女最后的保护。
  事实证明,外祖母的这招“狠棋”,在冥冥之中确实保护了李小孩的墓免遭盗墓贼的“毒手”。
  在其死后的1400多年里,无论朝代更替、天灾人-祸,她的墓始终没人敢动。
  因此李小孩墓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
  对后世的史学家来说,这也为研究隋代玉器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李小孩死后第二年,杨丽华随同杨广巡幸河西走廊时,突遇暴风雪,因为准备不充分,和众多后妃一起冻死在张掖,时年49岁。
  没几年,隋朝大乱,隋炀帝怀疑李敏叛乱,将其诛杀,又用毒酒赐死了李静训的母亲宇文娥英。
  在墓葬习俗并不流行诅咒的我国,李小孩石棺被誉为中国版的“图坦卡蒙墓”。
  1400年后,李小孩的石棺安放在了西安碑林,她的精美饰品展出于国家博物馆;这两个地方如同过去与现在的连接,依旧诉说着那段感人的祖孙亲情。
  隔辈亲也是我们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