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同台“斗乐”接力传承非遗桑植围鼓】
6月30日,“乡村振兴看湖南”——2023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活动走进张家界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19国华文媒体代表共赏精彩的白族歌舞表演,感受原汁原味的白族民俗风情。
活动中,热情的白族同胞展示了节奏感强、表现力丰富的非遗桑植围鼓。表演者由一家祖孙三代组成,年龄最大的已经60岁,最小的仅6岁。一家人默契无比地击鼓、敲锣、打镲,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营造出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受到大家的喜爱。
表演者之一钟为钢介绍,桑植围鼓是形成于先民的劳动生活的打击乐,现多应用于传统节日、红白喜会及各种庆典活动之中。他认为,对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和传承是很有必要的。
【桑植围鼓打法】
桑植围鼓打法的特点是鼓点清晰、有力,节奏感强,音乐性强,表现力丰富。演奏时,演奏者手持两支鼓槌,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敲打鼓面,发出清脆有力的声响。演奏者还可以通过调整鼓槌的位置和力度,产生不同的音色和节奏变化,使演奏更加生动有趣。
【桑植围鼓起源于何时】
桑植围鼓打法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明代。传说明朝时期,桑植县有一位名叫李瑞的鼓手,他在演奏围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打法,即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敲打鼓面,使鼓点更加清晰有力。这种打法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和传承,逐渐演变成为桑植围鼓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