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两岸学子第四届科举文化体验营在福州启动 科举文化是什么
2023-08-06 19:26:5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两岸学子第四届科举文化体验营在福州启动】

 
  8月6日,由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台联、福州市台联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系列活动之两岸学子第四届科举文化体验营在福州启动。本次活动以“文脉流长、金榜题名”为主题,40名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年与20名在闽台湾青年相聚福州参加“乡试”,再进京“赶考”。未来几天,营员将探访船政文化、三坊七巷等追忆闽台“共同家园共同记忆”,游览故宫、孔庙、国子监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当代两岸青年的视角追寻先贤的记忆,感受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血脉亲情,传递两岸一家亲的心声。
 
  【科举文化是什么】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
 
  隋朝是科举制度的初步建立时期,因当时九品中正制已不再使用,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开创科举制度。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怎么演绎科举文化】
 
  科举制度的影响
 
  在隋唐以前,国家的选官制度并不完善,历代统治者都在不停地完善选官制度。从最初的世家、财产逐渐发展到以才学选官,形式逐渐开始变得公平、客观起来。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度算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以往选官缺乏标准的问题,同时为科举制的诞生铺平了道路。目前史学界对科举制的首创时间还尚有争议,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科举制首创于隋朝,少部分人认为科举制首创于南朝时期。
 
  无论科举制度首创于何时,其意义已经不再重要,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却是不能忽略的。科举制度诞生后,打破了以往门第取士的传统,寒门出贵子成为了可能。对于天下读书人而言,他们已经受到千百年的压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识来改变命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度,不仅为政府笼络了天下有才能的学子,还有助于缓解阶级矛盾。当人们得知通过考试便能够步入仕途,科举制的影响便开始空前扩大,天下学子们都开始追捧科举,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入仕途。可不要小瞧古代的官吏,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能够步入仕途意味着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中国的科举制首创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最早于清末废除。它整整存在了1300多年,期间总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再加上部分短命政权的状元和各个朝代的武状元,总计可考的也只不过777人。由此可见,在古代想要考上状元并非是一件容易事,一千多年总共才出几百位状元,这与现代的状元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如今的状元可能是一省的最高分,可古代的状元却是全国第一名,其难度可想而知。相比于其它朝代,唐朝的状元含金量可能是最低的,主要还是受到关陇集团的影响,名门望族仍然能够控制选官。
 
  状元文化的兴盛
 
  宋朝时期,国家达到了高度的经济文化繁荣,宋太祖赵匡胤还在唐朝科举的基础上,进行了两大改革。第一是废除公荐制度,第二是正式开启殿试,使得进士都成为“天子门生”。再加上赵匡胤建国初期确立的治国方针,开始重用文人为官,以此促进了宋朝文化的繁荣。在这种氛围下,两宋时期总共出现了119位状元,而科举发展到顶峰的明清两朝也只不过出了204位。宋朝还确立了科举考试的地方、礼部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所以才有了“连中三元”的说法。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中,“连中三元”的状元仅有17位。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想要一连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可谓是难上加难。若想要在三场考试中每次都能拿到第一,可谓是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只出过17位,可见其难度之高。北宋最有名的“三元”状元名叫王曾,此人后来官至宰相。其余的“三元”状元基本上都官居要职,成为国家的栋梁。中国古代状元文化最兴盛的朝代,当属宋朝,其次为明清两朝。而状元文化最为浓厚的地区,苏州当之无愧,甚至还被称为“状元窝”。
 
  曾有人做过统计,自隋朝创立科举制度至清朝废止,期间1300多年,大约进行过788次科举考试,其中有名字记载的状元有671名。在历史的长河中,状元可谓是寥若晨星,毕竟一千多年才出几百位。可这样少量的状元,竟然还出现过“状元窝”的现象。南宋时期,福建永泰县曾接连出了三位状元,后人还因此在县城建造了“三元祠”用以纪念。相比于苏州,永泰县算是小巫见大巫。据统计,明清两朝共出状元204位,其中苏州独占34名,绍兴8名,杭州6名,曲阜5名。这几个地方占据全国状元总数的40%,苏州也因此成为了古代有名的“状元窝”。
 
  古代状元的“趣”文化
 
  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一直比较低,她们受教育的可能性远低于男性,可历史上还是出了一个女状元。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开科取士,先后录取了数百名进士,其中文武状元共7人,当时还格外设立了女科,录取了一位女状元名叫傅善祥。她一举夺魁,当时轰动了整个天京(今南京)。据统计,古代状元中年龄最大的是北宋时期的梁颢,他47岁才参加科举,82岁考中状元,直到92岁寿终正寝。他的儿子梁固后来竟然也考取了状元,这也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父子状元”。最年轻的状元是唐朝时期的贾至和明朝的丁显,二人都是17岁考中状元。历史上被招为驸马的状元只有一人,此人便是唐朝时期的状元郑颢。
 
  在部分史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科举的信息,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取士,更是限制了读书人的思维,负面影响非常深远。在《儒林外史》中的一文《范进中举》,其中我们看到封建科举的局限性,读书人一辈子都埋在书本里,只为日后能够考取功名,即便是年过半百,也仍然在参加科举。科举制度有利有弊,由此产生的状元文化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受到状元文化的影响,凡事都要争第一名,尤其是学业。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