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西安太平遗址:关中地区文明诞生的前夜
2023-09-18 14:55:0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大家谈】

作者:王小庆(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研究员)

关中盆地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正中央,是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它成为从史前到历史时期人类繁衍生息的宝地,同时也是辐射四方、涵养中华文脉、引领中华文明不断前行的中心区域。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自西向东横贯整个关中盆地,孕育了河谷两岸数不胜数的文化遗址。

过去百年的考古工作完整揭示了关中盆地自万年以降绵延不绝的文化发展历程:从旧石器时代的蓝田人、大荔人,到距今八千年的老官台文化,以及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四千年前的客省庄文化,一直到周、秦、汉、唐等历史时期诸朝代,为我们展现出从远古人类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画卷。科学、系统的考古资料为我们充分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实物资料勾勒出中华先民沿着适合自己特点的道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在这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以及许多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的重大问题,其中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客省庄文化就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薄弱环节。受资料所限,我们对这一社会转型期的考古学文化了解有限,甚至有学者认为,在这一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关键节点,关中地区处于文化低洼期。而太平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证明文化在关中地区的发展没有断裂,文明底蕴深厚,再一次体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体量巨大、情况复杂的环壕

太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太平村东侧,地处秦岭北麓向渭河谷地延伸的一处河流阶地上,地势开阔平坦,东北距西安主城区约15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50余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累计发掘面积4600平方米,确认是一处大型的客省庄二期文化聚落遗址。

遗址由东西并列的两个环壕构成,面积不小于100万平方米,年代约为距今4150~3700年。两座环壕体量接近,口部宽度约15~20米,底部宽度约10米,深约5米。环壕大部分在生土上开挖修建而成,边界明显,保存完好。底部不平坦,有连续的香肠节状凹坑,由此推测挖筑环壕的方法可能是先分组挖坑,然后将相邻的坑连通最终形成壕沟。壕沟的南岸边缘均发现有人工筑土痕迹,残高约0.2~1米,应是为了增加环壕内外落差。靠近聚落的内侧岸面呈斜坡状,部分区域设有汲水的缓坡平台;外侧岸面陡直,部分壁面有水平状水蚀凹槽。由此可知,当时环壕内有水流,可能与自然河道相连通,起到防御、防洪、排涝及满足日常生活给排水的重要作用。两侧壁面皆可见明显的纵向挖掘痕迹,与自然河道完全不同。到遗址晚期,由于某种原因,环壕被废弃,不再承担水道的作用,成为堆放生活垃圾的场所。壕沟内坡状分层堆积中出土了较多同时期的陶片、玉石器残块、白灰面地坪残块、动物骨骼乃至人骨碎块。通过发掘得知,环壕体量巨大,修建过程甚为复杂。这反映出太平遗址所在的聚落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和公共资源调配能力。

形式多样、技术高超的住房

遗址内发现了形式多样的居住建筑。比如,F9(F即为“房屋”。数字为发现顺序,非建造顺序,下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