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发参加全国政协在青海的调研时,与当地护林工作人员合影。
郑大发部分学术论著
郑大发部分学术论著
本报记者 张丽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湖南基地特约研究员郑大发近年来致力于民族理论研究,积极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建议。本报记者专访郑大发,请他结合专业研究与民族地区调研经历,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角度,谈谈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相关感受与思考。
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学术家园:您曾谈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融通互进的关系,能否对此做具体阐释?
郑大发:无论是从历史演进,还是从发展特质、实践路径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都是一个融通互进的关系。可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引领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充实和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两者均统一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演进是同步同源的,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共创中华文明和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中华民族文明在地理、历史、文化、精神方面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凝练共同本体、融通共同基因、培育共同意识的历史过程,两者在历史演进中呈现出重叠性、整体性和共同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发展特质是共享共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明血脉基因中,正是中华民族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内生活力、自信定力、强化动力、一体合力及共进助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是同向同行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括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深嵌于这“五个文明”的建设过程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统筹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五个文明”协调共进中构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共同体。
学术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个着力”中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您看来,这对于做好政协统战工作,包括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哪些指导意义?
郑大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于深化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回答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鲜明地昭示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这一思想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强大的理论引领力、实践指导力和积极的世界影响力。所以我们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推动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学术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出发,您认为,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郑大发: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和阐述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认识到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的是一条与其他文明不同的发展道路,这决定了在中国进行革命和建设,不能照抄照搬他人经验,必须扎根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依照自己的历史和国情,走自己的路;要认识到中华文明之所以古老而又常新,是因为其创新的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的历久弥新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尊古而不复古,在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和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要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多宣传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认识到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所以我们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时代化。
学术家园:“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哪些精神滋养?
郑大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撷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中国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素的革命、建设、改革,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中继承、借鉴和汲取思想资源、理论精髓和政治智慧,秉承其历史思维和基本价值,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与创新之路。在中华文明中,小康、大同构想体现了人民对和谐、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憧憬。《礼记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