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许昌市“实事惠民生聚力促融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专题新闻发布会。共青团许昌市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围绕2023年我市基础教育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提升职业技能等民生实事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发布。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连续第二年被列入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团市委作为牵头单位,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依托“青翼家园”工作阵地,突出重点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为青少年提供科普讲座、团辅活动、个案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提质升级,助力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2023年全市共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活动262场,服务个案咨询1766人次,个案咨询覆盖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962人次,新建“青翼家园”工作阵地14个,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工作机制,项目化运作,压茬推进各项指标任务
联合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制定印发《2023年许昌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验收标准和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横向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项目实施。根据各县(市、区)经济基础、工作力量、专业团队等情况,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按月列出工作台账,抓好纵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周统计+月排名通报+实地督导”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督导,做到抓在日常、严在平常、重在经常,确保各项指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聚焦阵地建设,标准化打造,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平台支撑
统筹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团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依托“青年之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等相关活动阵地,高标准打造选址科学、功能完备、制度健全、特色鲜明的“青翼家园”工作阵地。坚持软硬件并重,在配置测评室、咨询室、沙盘室、团辅活动室4个基本功能室的同时,根据实地情况拓展设置图书阅览室、心理解压室等区域,推动阵地建设不断提质升级。建强阵地队伍,保障人员配备,明确要求至少有1名具备专业资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每周不少于4个半天在“青翼家园”值班,不断优化服务环境,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常态化、专业化。
三是聚焦心理需求,多元化开展,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质效
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紧盯中高考前后、寒暑假期间、毕业求职期等青少年心理问题易发、高发节点,围绕亲子关系、安全自护、网络成瘾、挫折教育、自我心理调适等内容,走进社区、乡村开展心理讲座、团辅活动、个案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活动,通过做游戏、讲故事、拉家常等方式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帮助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战胜焦虑、稳定情绪、培养自信,不断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覆盖面,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起防护屏障。
四是聚焦重点群体,精准化帮扶,帮助罪错青少年回归社会
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妇联、市关工委,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教育专家,面向罪错青少年,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抓住“亲子会见日”这一时间节点,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引导亲子之间开展良性互动,破除情感隔阂,帮助罪错青少年学会感恩家人和构建价值认同。同时,常态化派遣职业技能老师,根据罪错青少年需求,开展电子商务、家政服务、设备操作等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共开展心理健康及职业技能培训活动10场,帮扶心理疏导120余人,实现新增职业技能取证160人,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同时,为他们早日回归社会、走向正轨,创造更好条件。
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再次列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团市委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全年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团辅活动200场,服务青少年个案咨询870人次,培训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60人次,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切实把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做深、做实。
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工作成效
近年来,许昌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许昌市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为抓手,接续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委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专班,教育工作领导体制更加完善。一是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按照“压茬推进、分步实施、前后衔接、逐步深化”的原则,去年35所学校顺利推进,探索了特色经验路径。二是实施党建全面提质工程。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党员先锋示范岗创建,形成“党建+思政”“党建+教学教研”“党建+师德师风”等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向融合双向提升。先后培育省级党建示范点和先进党组织10个、党员示范先锋岗3个。三是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深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建设,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展示活动,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强国复兴有我”“童心向党”“国家安全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17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二、聚焦质量提升,倾力满足优质教育的新期待
一是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2023年,3个省定民生实事项目已通过省政府验收,完成年度任务;市定民生实事12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3个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共增加学位4070个,完成投资1.7亿元。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2023年推进新建、改扩建、民转公等30个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全市新增公办学位9360个,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5.79%,普惠幼儿园资源覆盖率达到88.44%。老百姓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二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扎实推进学前教育领航共建工程,着力提升保教质量。2023年培育省级领航园2所、领航工作室1个,2所幼儿园被评为河南省第六批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5个优秀案例入选教育部巡回展播。三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县域为主体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分年度、分县(市、区)制定创建规划。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提升工程,累计培育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35所。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将主城区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与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列入年度市级民生实事,2023年培育省级优质教育集团6个,魏都区获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一中隆昌路校区、实验小学万通街校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芙蓉园区实现招生。四是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新高考的落地。开展“双新”实施示范校建设,创建省级“双新”示范校8所,覆盖所有县(市、区)主要高中。统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布局,许昌高级中学被认定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科技特色)。实施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八个一”工程,评估认定10个市一级学科基地,许昌高级中学数学学科基地、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英语学科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学科基地。
三、激发教师活力,着力打造优秀师资队伍
一方面实施师能提升工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国培、省培、市培等五级培训,实施高中教师新高考适应能力提升等研修项目,2023年国培、省培共培训5864名教师,先后组织1100多名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市学校交流学习。我市课题《基于新课标“学科实践”的小学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研究》获得省级优秀等次。另一方面加强“三名”工作室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梯队攀升体系。成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226个,印发《许昌市“三名”工作室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从校级骨干到中原名师攀升体系,2人获评中原教学名师,12人获评中原名师,417人获评省级名师。
下一步,市教育系统将持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为“头号工程”,以发挥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为重点,一手抓质量内涵提升,一手抓硬软件改善,加快构建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成效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社会关注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落实情况、取得成绩和下步打算做一简要通报。
一、我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情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22年,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全国范围内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这意味着,我国的养老事业不仅要实现老有所养,更要让老年人晚年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2022年和2023年,我市连续两年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纳入全市民生实事。2023年,省民政厅下达我市不少于2000户改造任务,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加压推进,狠抓落实,于2023年9月底提前完成省民政厅下达的任务,全市共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766户,超过省定目标38.3%,其中,禹州市1222户、长葛市470户、鄢陵县350户、襄城县724户。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指导,让对象更加准确。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住建局、残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2023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适老化改造项目清单,规定了基础项和可选项的改造内容,对改造对象的确定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在街道、社区利用电子屏、公告栏以及微信等多种方式,对政策进行解读,引导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积极申请。对申请改造的家庭,坚持重点保障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通过第三方机构科学评估,确保对象准确。
二是一户一策,让质量更有保证。对实施改造的家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一户一策”。以老年人本人或其代理人自愿申请为前提,开展入户评估与现场勘测,根据服务对象家庭、身体健康情况等,科学制定改造方案,经老年人或者监护人签字确认同意后实施,改造完成后,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验收,确保改造质量和每个服务对象改造档案的全流程信息化追溯。为加强监管,市民政局于2023年10月进行了随机抽查,共抽查实施改造的家庭300户。11月,市民政局又联合财政、住建、残联部门组成调研指导组,开展实地调研,查看家庭设施设备配置情况,进行老年人满意度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是创新方式,让工作更有温度。在工作中,我们要求基层干部特别是社区、村干部加强对适老化改造政策的解读和成果宣传,成为基层一线的政策“宣传员”。鼓励服务商制作可视化、大字版产品使用说明书,辅助老年人日常使用,当好适老化改造的售后“服务员”。在配置的适老化产品或者设施上增添“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标识,在改造前后对比照片上增加“彩票公益金资助”水印,让公益福利为老助老理念深入人心。在实施改造工作中,充分考量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努力使服务更加人性化,设施更加便利化、适老化,让老年人生活中少些“磕碰”,让工作更加有温度、有质感,提升改造对象的幸福指数。
二、下步打算
2024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列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明确了3537户的改造任务,其中,禹州市1222户、长葛市705户、襄城县1086户、鄢陵县524户。市民政局已经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工作方案,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及时下达各县(市、区),要求各地在流程上要进一步规范、进一步细化,引入适老化改造对象评分筛选机制,在确保困难对象优先改造前提下,兼顾效率与公平。继续加强日常监督和指导,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24年度适老化改造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民生养老兴,扬帆起航时。我市的养老服务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得益于各级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在此,我代表民政部门对大家一直以来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民政工作,在养老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中唱响许昌好声音、传播许昌正能量。
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服务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强技能,依托打造县域人力资源品牌促就业,围绕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助增收。全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5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28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3.96万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市政府办公室、市人社局等7家单位被表彰为首届河南省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振兴产业,围绕智能制造推动产教融合。围绕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发挥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启动许昌技师学院实训场地升级改造工程,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等省级实训基地3个,建成了世界技能大赛培训选拔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实训中心、“1+X”(即学历+技能)证书智能考核管控等28个实训中心。
(二)服务农业,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县域品牌。聚焦乡村振兴加强涉农类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先后印发“长葛蜂农”“建安菇农”“禹州粉农”“襄城烟农”等4个涉农类县域人力资源品牌方案,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的高素质农业从业者队伍,全市人力资源品牌数量达到11个。2023年10月,“襄城拉面师傅、鄢陵花工、禹州钧瓷工匠”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区域人力资源品牌。
(三)促进就业,紧盯重点群体提升培训质效。积极开展“培训评价质量提升年”活动,组织农村转移劳动力、脱贫人口、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未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培训工作,全年完成政府补贴性培训55032人,推动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4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
(四)对接省赛,加强体系建设提升竞赛实力。2023年4月,在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取得1金2银32优胜奖的好成绩。许昌技师学院可再生能源赛项成功申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许昌科技学校成功承办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信息通信和互联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五)深化改革,助力职业培训体系发展。制定《许昌市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全市职业院校与216家企业5个行业协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专业22个,举办21个订单班、28个中德“双元”制试点班,加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双技能证书”占比35%以上。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全市计划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8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3.9万人。我市将充分发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在助企纾困、乡村振兴、服务发展中的作用,助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具体来讲,就是突出“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企业发展,持续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紧密对接许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加强智能制造业、装备制造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围绕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变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群,将绿色能源、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聚焦品牌打造,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围绕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加强涉农类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实训基地作用,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模式,推动农村劳动力标准化培训、规模化输出,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
三是聚焦就业导向,深入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深入对接重点群体就业需求,面向脱贫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就业重点群体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四是聚焦竞赛激励,力争技能竞赛活动更加出彩。对接世赛、国赛、省赛项目,于2024年上半年举办全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备战2024年9月河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和2025年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激励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基层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一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始终把卫生健康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每年出台若干惠民举措。2023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细化工作举措,密切协同配合,狠抓任务落实,全年通过线上线下双途径共培训51个家庭医生团队和7281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全覆盖,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并荣获省卫生健康委落实民生实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基层卫生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和幸福指数,我们高度重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民生实事工作,将其纳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和惠民实事清单统筹推进,及时分解任务,建立工作台账,细化验收标准,明确完成时限。同时,建立健全月调度、月通报和年中、年底评价工作机制,先后5次召开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交流经验做法,协调解决问题。联合市直相关部门,通过查看资料、调取系统数据、电话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9个县(市、区)家庭医生团队和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是否规范、经费补助是否到位等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整改,确保民生实事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强化人员培训。为充分发挥基层健康“守门人”作用,制定印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在线培训考试项目实施方案》和《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全方位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技能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应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能力。在家庭医生培训中,我们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科学设置培训课程,认真制定培训计划,明确3个培训基地,遴选12名专业能力强的医生参加省级师资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实践技能操作、入户带教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优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2023年,我市提前完成51个团队204人的家庭医生技能培训任务;完成基层卫生人员在线培训7281人,参考率100%,合格率97.7%,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三是落实经费保障。2023年,省财政按照每个村卫生室4500元标准,拨付我市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1557万元,实现了所有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全覆盖。为确保民生实事落实到位,我们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对接,联合制定资金拨付计划,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并指导各县(市、区)制定日常运行支出、投保医责险、工伤保险等参考标准,结余部分统筹用于房屋修缮、设备更新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村卫生室运行负担,进一步筑牢了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四是注重健康宣教。为传播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均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素养66条,村卫生室定期开展健康科普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展板、知识讲座等形式为农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理念。同时,实施“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行动,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健康讲座和健康义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健康知识送达人心,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健康管理意识。
基层卫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根基,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