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尚·美在端午》| 专访 杨长江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早在吴越之地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离世,便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中,端午节既与岁时节气密切相关,又附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历史情感的表达和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的体现。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它让人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端午,为屈原,总忘不了吟诗作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爱国之情。
今天,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艺术家面临的重大命题。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创新方式、丰富形式、有效传承,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是让传统节日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真正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的重要路径。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让我们珍视先祖留下的文化遗产,共同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守护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
杨长江自小生活在小手工业家庭,在木板烙画、竹块烤字方面有其独立的制作工艺和风格。因从小耳濡目染,都没有放弃在烙画、雕塑上的追求和坚守,并把爱好延伸到了国画、书法、陶艺、掐丝等多项艺术范畴,且综合各项艺术特征集中展示在了葫芦作品上。其葫芦作品因生动精美、妙趣横生深受大众追捧喜爱,先后在北京农业展览馆、重庆人民大礼堂、山东齐鲁葫芦艺术博物馆、华岩寺佛教艺术博物馆、老君洞道家博物馆、大足北宋街老同志书画馆等馆内展览,被泰国泰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国内外藏家收藏。
《芦中的艺术世界——杨长江与他的烙画传奇》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葫芦不仅是吉祥的象征,更是无数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在这其中,杨长江以其独特的烙画技艺和对艺术的无限热爱,赋予了葫芦以新的生命和灵魂,成为重庆文化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长江的艺术之路,始于家庭的熏陶。生于小手工业之家的他,自幼便与木板烙画、竹块烤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不仅体现了他的匠心独运,更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烙画的沉稳与古朴,又不失现代艺术的灵动与创新。
在杨长江的手中,葫芦不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变成了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他将烙画、雕塑、国画、书法、陶艺、掐丝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葫芦作品。这些作品生动精美,妙趣横生,每一件都是他对艺术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的完美展现。
杨长江的葫芦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它们在北京农业展览馆、重庆人民大礼堂、山东齐鲁葫芦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同时,也被泰国泰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国内外藏家收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亮丽名片。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杨长江先生用自己的双手和一颗执着的心,守护着这份古老的艺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他的故事,就像他手中的葫芦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遗产。
杨长江的烙画葫芦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坚持和创新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美术编辑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