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心灵,经典浸润人生。7月5日,区国资委“国资青语”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行阅读分享会。区国资委副主任李健,“国资青语”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参加。
本次阅读分享会由五位分享者自行选书、荐书,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想。
刘沄帆分享书籍《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全书十二封信,信笔拈来,哀梨并剪,字字珠玑。信是写给青年的,而“青年”二字通常意味着成长和责任的呼唤,身为青年如何自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刘沄帆就《谈摆脱》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一是“摆脱”需有前提,在真正拥有丰富的知识、充分的思考、对自己准确的认知之前就轻易摆脱,可能只是在自寻歧路。二是“摆脱”意味着坚决的“舍”,舍不开、剪不断、亦或只是嘴上几句说辞,都不是真正的摆脱。三是“摆脱”还意味着坚决的“取”,有所舍便有所得,摆脱不代表舍弃一切、消极避世,舍弃是为了更好地追求我们心中的向往,认定一个目标,就要专心致志地向那走去。最后,“摆脱”需要过程,学会取舍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身为青年,在人生这堂课里我们都是新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等待我们去走。
吴寒薇分享书籍:《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生活在额尔古纳地区鄂温克族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的故事。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鄂温克人对家园与自然的深深依恋,和对死亡与传承的平和的生活态度。整本书带给人的阅读体验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大河,每个人都是河面上翻腾的一朵浪花、每个人都是森林里抖动的一片树叶,一朵浪花消失之后,后面会有新的浪花推着河水前进,一片树叶掉落了,也会化作春泥去滋养新的树芽。从个体生命的延续,上升成了整个民族一代代人的延续。当我们把自己放在更长的时间跨度或者更大的群体范围里,有一些个人难以消解的情绪可能会变得更加平和、更加没有那么难以跨越了。
郑宜硕分享书籍:《开窍》
《开窍》是作者林超精选15个学科100个知识点,打破文理商分科的思维定式,获得关键学科的关键知识。其中让人感悟最深的是熵增定律。熵是体系内部分子热运动混乱程度的度量。熵的本质是,混乱是常态,有序需要刻意营造。而耗散结构是对抗熵增、实现熵减的有效措施。如果我们利用耗散结构不断重塑自我,就需要刻意选择一条艰难的思维耗散结构:面对挑战,主要迎接而不是逃避;遇到阻碍,多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放弃;看待努力的态度,相信只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做得好,而不是觉得努力工作很傻;遭受批评,就耐心的听一下有无道理,而不是本能的反击;对待身边人的成功,关心能否从对方已经验证的事物中获得启发和灵感,而不是认为对方运气好。也许我们无法完全摆脱封闭,但也要努力接近耗散,毕竟,再精致的封闭也会腐烂,再简陋的耗散也会鲜活。
裘晔分享书籍:《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著作,全书共14篇文章,讨论了差序格局、礼治秩序、血缘和地缘等内容,是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经典作品。在分享会上,裘晔从“乡土特性”、“差距格局”等重要概念出发,深入浅出的向大家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结构特性以及当今现代社会问题的历史变迁因素。
肖朋分享书籍:《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的一部经典科幻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位智力低下的男子查理·高登,通过实验手术获得了超常的智慧,但最终又失去这一切,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部作品以主人公查理的第一人称视角,探讨了智慧与人性的关系。这本书让我对智慧、人性和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智慧并非绝对的幸福,人性是善恶并存的,爱是复杂的,成长是痛苦的,而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
听取发言后,李健充分肯定了大家对本次阅读分享会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分享,并讲述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她认为,读书可以打开一个人的视野,探索生命的深度,同时也能拓展思维的宽度,减少执念,平稳情绪,希望青年同志们多读书、乐分享、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