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歌剧《同心结》作曲王云之谈创作背景、诞生经过及复排演出
2024-07-18 16:52:4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为民  分享:

 

一部反映中朝深厚战斗友谊,弘扬继光精神的经典歌剧《同心结》(编剧:田川、任萍;作曲:黄庆和、王云之、刘易民)穿越时空,历久弥坚。

1953年7月27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这是对全世界都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1981年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讲述特级战斗英雄为题材的歌剧《同心结》诞生;

同年《同心结》搬上银幕,拍成歌剧电影艺术片,后录制成光盘,成为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

2020年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经典歌剧《同心结》由四川交响乐团复排演出;

2021年,2022年参加歌剧节及十三届艺术节,四川交响乐团完成《同心结》音乐会版的复排;

2023年,天津音乐学院再度复排《同心结》音乐会版,并参加“中国第五届歌剧节”演出,获“优秀剧目”奖。

在艺术顾问乔佩娟、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吴灵峰、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宏伟、导演宫晓东、彭澎、指挥肖超、高嵩及众多艺术家、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着守正创新,尊重原作,充分保留原作品中的精华——全剧的经典唱段,保持了该剧原有艺术本体、艺术规格和高品质,完成了《同心结》的复排演出任务。

大家一致认为:全剧故事清晰完整、曲折生动、立意深远,音乐优美动听,质朴亲切,富有民族地域特征,别具一格。加之王宏伟、蒋宁、黄华丽、张卓、李凯丽等主演们细腻的表演和精湛的演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作为《同心结》主创之一,看到作品以音乐艺术形式、交响化的音乐语言将英雄再现舞台,让继光精神代代相传,倍感激动。

回想起40年前,《同心结》创作组的同志们为了更好的表现出戏剧和音乐所赋予的鲜明主题,废寝艰辛的创作历程。

1979年,由丁毅、田川编剧,王云之和刘易民作曲的歌剧《傲蕾·一兰》成功搬上舞台后,又立即接到新的创作任务:为纪念抗美援朝30周年,决定以“黄继光”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一部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表现中朝革命友谊的歌剧,以此铭记为祖国英勇献身的英雄儿女们。我们即刻马不停蹄地深入部队,奔赴前线,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查阅资料。与官兵们执勤训练,经常身处险境,令部队向导十分紧张。尽管环境艰苦,困难重重,但被英雄精神所感动,全然不顾。

(主创人员 王云之(左一) 田川(左二)深入前线体验生活

回京后,创作组同志们以亲历的真情实感,经过对剧情的讨论取舍,田川、任萍同志马上执笔剧本创作。

田川、任萍同志自小参军,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军旅作家,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有着丰富的部队生活经验。他们以抗美援朝为背景,以红色的“同心结”贯穿始终,以中朝友谊、黄继光及战友们的英雄事迹为主线。创作组反复讨论,几经易稿,将1980年9月定稿的剧中人物原名“唐兆江”,于1980年12月27日,剧本名称改为《黄继光》。后创作组又经过缜密思考,于1981年2月将歌剧《黄继光》更名为《同心结》。由黄继光勇堵枪眼的个人壮举,扩展引申到整个群体和中朝友谊,以曲折生动的情节描述黄继光和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如何在反侵略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和中朝并肩作战的崇高国际主义精神。剧本的结构与描述完整清晰,唱词饱含深意和韵律感,字字入情,精彩感人。那时,剧本每完成一场,音乐即刻进入。

(田川(中)、任萍(左二)在黄继光牺牲工事前)

 

歌剧是综合性的艺术,剧本是根本,音乐是灵魂,在歌剧中起主导作用,必须有强烈的戏剧性、真挚的抒情性,并能推动戏剧冲突不断向前发展。歌剧唱段是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灵魂深处复杂情感的咏叹,要有浓郁的色彩、独特的性格、鲜明的形象,不为“歌”而歌,旋律要饱含戏剧性。在创作歌剧《同心结》时,我们查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朝鲜民间音乐,反复研究,确立主题。把人物的戏剧、音乐形象结合起来,使人物的音乐戏剧化,戏剧的矛盾音乐化。既有悲壮的颂歌、戏剧性的咏叹调、英雄的主题曲,又根据擅长歌舞的朝鲜族风格特征,创作出轻快热烈的舞曲《兰溪河流水清清亮亮》《千难万险不回头》等具有特色的舞蹈场面,丰富了舞台,增添了具有诗意的浪漫色彩。

在创作构思主题曲“同心结”时,不追求格式化,力求要温馨亲切、抒情流畅,要无畏中蕴含着平凡,坚毅中蕴含着柔情。在不到两分钟的序曲中,以非常精炼的音乐语言,将“同心结”音乐主题贯穿整个乐曲中,以“同心结”主导音乐动机,不断快速模进、分裂、发展,表现战争的紧张激烈;推向高潮时,《同心结》的主题旋律舒展而开阔,表达了黄继光钢铁般的意志和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以动力再现的手法,干净利落完成《同心结》序曲。在异国他乡有着浓郁的朝鲜民间音乐的《欢迎舞曲》中,在众人传看这个同心结的信物中,“同心结”的音乐以女声独唱、女声齐唱以及混声大合唱的形式出现,更加意味深长;当朴妈妈为黄继光缝补军装时,无意中发现了同心结,此时“同心结”的旋律以小提琴独奏的形式出现,深沉而坚毅;唱词中又出现了“同心结,贴在胸口上,冲上去!冲上去!”表现出黄继光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同心结”音乐主题贯穿全剧,是该剧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

在讨论设计黄继光的唱段时,我们查阅了大量有关黄继光英雄事迹的真实资料。我们一直认为:黄继光自幼家境极为贫寒,解放后重获新生。在当地,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抱着热爱祖国,对祖国人民无比忠诚,对敌人无比愤慨,对朝鲜人民充满深情,奔赴朝鲜战场。他思念家乡,思念慈爱的母亲,感情质朴自然。没有与生俱来、从天而降的英雄,如何用音乐表达一个普通战士的家国情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要真实、亲切、可信,不过度的渲染,从人物内心出发描写他的人性光辉。因此,他的唱段应该朴实而生动,要将中朝民族音乐融为一体,要抒情与颂歌相结合,以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将音乐推向高潮,如《站在这燃烧的小村庄》《抬头仰望夜黑的天》《等我把立功喜报寄回家》《亲爱的祖国,再见!》……

在创作朴顺姬的唱段时,被这位勇敢善良的朝鲜小姑娘深深的感动,并为之动情。具有朝鲜音乐风格的人物唱段要情感真挚、悦耳流畅、令人回味不尽。如《阿妈妮,你在哪里?》《我的家就在这小山村》《几番寻找都叫人失望》……尤其一首令人潸人泪下的经典抒情歌曲《月亮啊,快快升起》也是顺姬的核心唱段,真挚抒发了她祈求幸福,盼望和平,盼盼月亮快快升起及志愿军到来。歌词美,旋律要美,要深沉委婉,质朴自然,微微情深,如泣如诉,要表现出中朝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结尾部分要情绪激昂,以表现出对敌人的愤慨和保卫家乡的坚定信心,把剧情推向高潮。《歌剧》杂志在专题文章中评价这首歌时称:“第四幕结束前那段咏叹调《月亮啊,快快升起》因其动人的旋律,与戏剧情绪完美的契合,堪称中国的《月亮颂》……根据《月亮啊快快升起》旋律编配的幕间曲,乐思升腾跌宕,情感起伏曲折,抒情激越文汇,极致的美感让聆听者欲罢不能,回味悠长,美的不可方物……与歌曲《月亮啊快快升起》的前后呼应,成为本次音乐会版音乐演绎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之一……”那时,演员每次演出都热泪盈眶,感人至深。

(歌曲《我的家就在这小山村》片段)

(歌曲《几番寻找都叫人失望》片段)

 

再如歌剧中第六场朴顺姬率领朝鲜妇女们头顶弹药箱翻山越岭,从硝烟火海中向前线运送弹药的歌舞《千难万险不回头》一直到黄继光等战士们在《千百门大炮昂起头》《亲爱的祖国再见》《志愿军战歌》的音乐中继续摧毁敌堡以及黄继光最后用火热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枪眼……40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我们力求用史诗般的音乐来表达一个年轻战士舍身勇堵枪眼,彰显黄继光的无畏英雄气概,进而感染并激发起观众内心情感与波澜的激荡,使观众在艺术的熏陶中,对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和英雄的壮举产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与遐想,在无形中得到启迪和陶冶。我们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用心入情把握艺术,将不同地域的特色完美融入整部的剧中,创作出了主题曲《同心结》《红杜鹃,金达莱》《阿妈妮,你在哪里?》《站在这燃烧的小村庄》《我们本是一家人》《我的家就在这小山村》《黑夜沉沉漫无边》《抬头仰望夜黑的天》《妈妈送儿参军上战场》《兰溪河流水清清亮亮》《小黄同志遭凶险》《几番寻找都叫人失望》《天上高飞的大雁》《放心吧,阿妈妮》《山间的疾风啊》《江河断流情难舍》《阿妈妮啊,阿妈妮》《月亮啊快快升起》《千百门大炮昂起头》《千重山万里云》《祖国啊,亲爱的母亲》《等我把立功喜报寄回家》《千难万险不回头》《班长啊,你松松手吧》《接过血染的红旗》《独胆英雄黄继光》《亲爱的祖国,再见》等数十首中国风格与朝鲜民间元素相结合的精彩唱段。试唱排练时,一片欢呼声,回想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很是感慨。

我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1972年被选送到总政歌剧团,1973年参加歌剧《海霞》的音乐创作,1975年参加歌剧《杜鹃山》的音乐创作,1977年创作歌剧《峥嵘岁月》,1979年与刘易民为歌剧《傲蕾·一兰》作曲。《同心结》之前虽有创作四部大型歌剧和五部小型歌剧的创作经历,但此次任务的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那时,我作为此剧的主创之一,不仅参加创作主要角色唱段及合唱、舞蹈音乐等,还要承担这部戏的配器工作,那时没有键盘输入,全部需要手写。在乐队编配上,融入了极具朝鲜民间音乐风格的长鼓、摇笛等民族乐器,并把富有朝鲜民间元素创作的音乐歌剧化、交响化。用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以抒情优美、起伏流畅,不追求格式化的音乐语言创作出符合人物形象的旋律音乐。加以丰富的管弦乐配器,交响化的音乐语言书写出符合人物形象的抗美援朝歌剧故事。

前久看到我厚厚的手写配器原谱,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当时的彻夜不眠……记录了一个时代难以忘怀的音乐历史性的记忆……

(歌剧《同心结》总谱手稿)

那时旋律、全部音乐总谱完成后,创作员、团领导及演员们心情激动。导演韦明、指挥刘森,演员秦鲁峰、王淑慧、巫扬、李凤书及全团演职员共同努力,以极大的热情、精益求精的团结精神投入排练。不久,一部闪耀着时代光辉的作品成功搬上舞台。当《同心结》的音乐主题响起时,命运相同,心相依的歌声与剧情融为一体,炮火连天的战争画面、浴血奋战的年轻面庞扑面而来,观众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歌剧所营造的恢宏,在强大管弦乐奏出的那份深沉与庄重、激昂与抒情的旋律中受到强烈的冲击与感染,催落泪水,唤起神圣的情感。观众们被剧情带上高潮,演出时掌声不断,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赞扬。198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何正文、张震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看了歌剧《同心结》的演出,都赞扬: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全剧从始至终革命激情洋溢,音乐优美动听,剧情真实感人,是发扬革命传统、教育青年的好戏……

同年,在中国戏剧家座谈会上作曲家羊鸣评论说.“总政歌剧团继歌剧《傲蕾·一兰》后又献上了一件翠绿的花朵,歌剧《同心结》的创作与演出给首都文艺舞台增添了春色。看过演出的人都称它是一部振奋人心、激励斗志的好戏,是激励斗志的正气歌……”;评论家叶琳说:“总政歌剧团排演的《同心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部激励斗志的正气歌”;评论家田辛说:“这是歌剧舞台绽放的一朵鲜花,通过塑造黄继光,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的友谊之歌……”

(二排左四,任萍;二排左十,田川;三排左五,王云之;三排右二,刘易民;四排右一,黄庆和)

不久,上级指示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将歌剧《同心结》搬上银幕,拍成电影。公映后反应强烈,各部队争相放映,弘扬了正气,歌颂了英雄主义精神。悲壮的、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和音乐高度完美地融合,成为歌剧史上一部极具艺术魅力的经典佳作。激光精神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

影片曾被译成朝文,后录制成光盘,在朝鲜放映引起强烈反响。朝鲜记者专程来华观看采访歌剧《同心结》,给予此剧高度评价,并与主创人员合影留念。

(歌剧《同心结》主创人员与朝鲜记者(中)合影,第一排:左二黄庆和,左四田川,右二任萍;第二排左二刘易民,左三王云之)

(1958年田川等随前志愿军代表团访朝,受到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中)接见)

 

2021年8月音乐会版复排前,我们整理提供了全剧音乐唱段的音频和视频,为《同心结》复排,保留原作经典唱段,遵循原作艺术气质与风格提供了重要依据,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同心结》让我们更加明白了“黄继光精神”的时代光辉。我们为讴歌黄继光及战友们在反侵略斗争中与朝鲜人民接下的深厚战斗友谊,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歌剧团《同心结》创作组成员是一支多年从事歌剧创作的艺术家们。先后参加创作了《小二黑结婚》《志愿军未婚妻》《草原之歌》《刘胡兰》《夺印》《翠玉岛》《海霞》《杜鹃山》《峥嵘岁月》《壮丽的婚礼》《傲蕾·一兰》《同心结》《火红的木棉花》《两代风流》等多部大型歌剧。编配《民族的心声》,组织创作排演歌剧《党的女儿》《芦花白·木棉红》及创作《山林路上》《李月娥还乡》《军营儿女》《高原情暖》《沙海中秋》《海岛女民兵》等数部小型歌剧。这是一支多年从事歌剧创作,历经考验的专业歌剧创作队伍,不为名利坦诚相待为歌剧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81年歌剧《同心结》搬上银幕后,编剧丁毅、田川,我和刘易民又接受了创作歌剧的新任务,即刻奔赴法卡山、扣林山等前沿阵地,开启新征程。第二年,一部大型歌剧《火红的木棉花》成功立于舞台,那是一个真诚合作,令人难忘的火红的年代。

从1979年的《傲蕾一兰》,1980年的《同心结》,到1981年《火红的木棉花》,我和剧作家田川等密切合作,连续三年,每年一部大型歌剧成功上演,这在歌剧史上实属罕见。

(左:歌剧《傲蕾·一兰》剧照;中:歌剧《同心结》剧照;右:歌剧《火红的木棉花》剧照)

《同心结》这部经典之作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旗帜召唤、丰碑永存、穿越时空,英雄精神永续人间!

作为演员代表,剧中饰演“朴顺姬”的女高音歌唱家蒋宁说:“一部老戏相隔40多年再度上演,依旧不过时,依旧闪耀着时代的光泽。《同心结》是一部好听好看感人的歌剧作品,旋律优美舒畅,没有无病呻吟,全是直抒胸臆。每个演员都希望遇到一部好戏,因为演员唱得舒服,观众也听得过瘾。《同心结》有着那个年代老艺术家朴实淳朴的创作风格,所有的情感都从字里行间、从每个音符中泪泪倾泻而出,掀起催人泪下的内心波澜。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眼泪,有台上演员的,有台下观众的。那些泪水都是难以自抑的真情流露……”

再现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让经典的唱段感人的剧情,重现舞台,让英雄形象在舞台上延续强大的生命力,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时代不同了,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努力创新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舞台技术及艺术形式上的变化,共同为这部艺术作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用音乐会的形式演绎民族歌剧,展示音乐艺术之美,用更新颖的方法弘扬“继光”精神,以真挚情感和音乐实力召唤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四川交响乐团和天津音乐学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向全体艺术家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歌剧《同心结》复排演出后,作曲家王云之(右三)与当年演出的老艺术家王淑惠、朱淑琴等接受记者采访)

 

步入新时代,我们更应不断学习追求卓越的敬业和奉献精神。“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经典,都体现了文学家、艺术家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歌剧《同心结》复排,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反观现代社会,以个人为中心,私欲第一,违法违规的事件经常出现……在不断膨胀的私欲面前,人类最纯真美好的情感总是不断受到敲打和考验。《同心结》复排在叙事和抒情的同时,令人感受到世代变迁中,真诚而浓厚的情感。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教育和激励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爱国心、民族情……英雄情结代代相传,引领我们不断向前!

(歌剧《同心结》演出结束后,作曲王云之现场接受记者釆访)

让英雄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荡涤灵魂,经典永存!让红色经典永流传!

并以此告慰为此剧诞生付出辛勤努力已逝去的田川、任萍、黄庆和老艺术家们!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