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糜烂性胃炎”几个字都吓得不轻。那么胃糜烂到底是不是胃烂了?是不是得了胃癌?
什么是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局部表浅有缺损,就是胃粘膜烂掉了,只不过范围很小、很浅,可单发或多发。
■ 急性糜烂性胃炎:由于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出血、大片糜烂及浅溃疡,病人腹痛明显,有的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
■ 慢性糜烂性胃炎:胃粘膜在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以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出血、红肿等症状,慢性糜烂性胃炎在临床较为多见。
糜烂性胃炎的诱因有哪些?
+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种引起各种胃部疾病的细菌)
■ 应激状态(面对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时的反应)
■ 药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导致胃粘膜损伤、而且容易反复发生粘膜糜烂酒(酒精饮料)、刺激性食物等。
■ 十二指肠液反流:当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闸门」(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时,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可以反流进入胃内,损伤胃粘膜,引起粘膜糜烂。
+
■ 导致胆汁返流
糜烂性胃炎使胃窦功能遭受损伤,幽门闭合功能失调,导致胆汁返流入胃,进一步形成反酸、烧心等不良症状。
■ 导致胃溃疡
糜烂性胃炎患者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糜烂的位置就会出现恶化,进而发展成溃疡。
■ 导致胃穿孔
由于糜烂面积扩大,胃体功能进一步失调,胃酸分泌过多,加大对黏膜下组织的腐蚀,最终穿透浆膜导致胃穿孔和急性胃出血,甚至威胁生命。
■ 导致萎缩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伴不及时进行相应处理,胃体的自愈能力会被削弱,黏膜下血量降低,导致黏膜下固有腺体萎缩、减少,形成萎缩性胃炎。
■ 导致胃癌
糜烂性胃炎为幽门螺杆菌大量繁殖提供良好的内环境,刺激HP分泌更多细胞毒素,增加胃癌等病变风险。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方式
①改变饮食与生活方式
多吃新鲜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熏制、腌制食物,戒除烟酒等。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导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若因为某些疾病必须服用,请根据医生建议用药)。
②治疗原发疾病
所谓原发疾病就是在糜烂之前,胃部就有的疾病。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除菌。这样可以有助于避免胃粘膜的进一步损伤、同时促进粘膜糜烂的修复。
③内科药物治疗
如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具体药物治疗请遵医嘱服用。
④胃镜随访
慢性糜烂性胃炎多是由于长期服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HP感染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由于可能损害持续存在,因此还需要定期胃镜随访观察,一般6个月-1年复查1次胃镜。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