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少写教育类的话题了,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很迷惘。
双减之后,放松了一阵子,空白了一阵子,现在开始真慌了。
因为这个学期老大图图的学习像是个盲盒,作业没有,家签也没了,考试也很少,学习情况我完全不了解了。
老二也是一片迷惘,除了篮球课武道课,以前的英语、思维课都没了,我也不知道这么零基础升小学真的行吗?
说实话,这种迷惘不亚于曾经的剧场效应的焦虑,毕竟曾经我还看得见前排观众,今天我像个盲人。
静下心来后,前方的路必须自己想清楚,最近翻看以前的记录,是关于图图一年级时开学典礼的摘要,让我豁然开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图在升一年级时,我有幸在开学典礼上聆听了这所80年名校的小学校长做的分享,3小时的分享,对于学业成绩几乎只提了一两句,却阐明了小学教育的真谛和范围。最近,我又把笔记回顾了一下,整理出印象最深刻的四个教育层面和大家共勉:亲情教育、社会教育、学业教育、家校共育。
1
这四个层面也许在不同家长的心中,优先顺序不同,但听完校长的理念,我被完全说服了,亲情教育一定是在孩子小时候甚至一生中最最重要的教育,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作为家长,对比其他的关系链,我们是孩子一生中最亲密的人之一,我们的称呼是“亲人”,这是我们最特殊也是最基础的身份。
对于孩子,我们是监护人、抚养者、陪伴者、教育者、领路人等等等,但这些身份都不如“亲人”这个身份来的重要。
孩子一生中最初的安全感、信任感来自于家庭,来源于亲人;
孩子对于亲情的认知、家庭的氛围,也来自于家庭和亲人;
孩子对于情感的构建、与人的亲密关系,也深受家庭亲情的影响;
亲情,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享受到的最公平的情感,也是影响我们一生情感厚重的基础。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都爱孩子,可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也要让孩子会表达对家人的亲情,这是亲情教育的核心。
校长现场讲了一个故事,处理方式未必人人认同,但很生动地说明了亲情教育的一个场景:一个低龄的孩子还不懂事,看见爸爸拿着抹布擦车,孩子就积极地想过来帮忙,拿着手中的铁丝帮忙擦车,结果可想而知,车被划了。
这位父亲没有激动,而是抱起孩子说:“车子被划坏了,爸爸很心疼,但是比起车子,爸爸更爱你。”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低声细语,可有了学业竞争、走向社会后,我们总会在各种情绪中、各种期望中、各种矛盾中,用言语去伤害了孩子。
亲情教育,不是用亲情掩盖一切问题,更不是因为亲情不去客观看待问题,而是在所有的生活之上,我们都深深的感受到对方是亲人,这是每个人在一生中最需要的情感支撑。
也许是孩子考的不好的时候,我们的一个拥抱;
也许是孩子失意的时候,我们的一句鼓励;
也许是夫妻之间遇到坎坷的时候,一个理解的眼神;
也许是我们对待自己父母的亲力亲为;
所有这些,都会让孩子慢慢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亲人的爱真好,长大后他也会珍惜家庭,善待他人。
2
图图所在的小学是一个典型的公立小学配置,一个班40多个人,老师肯定不可能完全兼顾的好,孩子的家庭环境也很多样化,面临的资源竞争必然不小。
校长在发言的最开始就指出,我们是要培养孩子的社会竞争力,让孩子更早的认知社会,从小学就生活学习在接近真实的社会环境中。
也许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但关于社会教育和成熟感是我最近一年感受最深的一点,人到中年你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更自信更自如的人,大多数的共同特质是“成熟”,他们更有同理心、懂规则、懂沟通、懂方法,和别人相处起来更舒服。
相反,有些人就会表现的玻璃心、封闭自我、被动输入和沟通、很难融入团队和社会。
所以,社会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社会教育的概念包含很多,但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培养他的沟通能力、同理心、表达自我、争取机会等。
大多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是不真实的社会,全家资源供着TA,父母长辈要么听从、要么严管,目标家长定,路径家长规划。这些方式其实都是在摧毁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不一样,资源和规则都不是为某个个体制定,孩子要学会去理解规则、尊重规则,适应规则,然后获取自己想要的。
最怕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抱怨学校环境,什么不公平、老师照顾不周,这些抱怨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觉得都是别人的错,我什么也不需要做。
而大多数这样的孩子,走进社会后,只会一边被淘汰,一边还抱怨。
图图在开学前录了一段介绍视频给老师,因为我和他说班上很多同学,老师未必第一天都能记住。你要不要先让老师在开学前认识你呢,也许见面后你们就会很快熟悉了。
社会教育,从小做起,从家庭做起,从支持学校的社会教育做起。
3
关于学业教育,校长谈的不多,核心理念我整理了四个:
1、培养好的习惯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处于第一梯队,但未必要第一第二。学业学习是长跑,习惯、求知欲、好奇心等等都很重要。而且校长专门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这些以后我会展开和大家聊,总之我家已经继续开始跳绳了。
2、强调无边界学习,所谓的无边界学习可以理解为跨学科、跨方式,语文和历史可以互相渗透、体育课也可以体验物理原理。
3、比起天赋,更鼓励进步。学校每年的书画展,展出的未必是最优秀的作品,而往往是进步最大的作品,还有一些问题孩子的作品,这是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非常有意义。
4、为什么要学习?成绩、考学这些是阶段性的成绩和手段,但一定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有的努力都应该是为了世界变得更好,一个为世界美好而读书的孩子,一定会比为了考上名牌大学而读书的孩子,在未来终生学习和发展上表现得更好。这个动力可以是家国情怀、世界情怀、美好愿望等等,但一定不是考试成绩本身。
4
最后特别想聊一下家长们讨论最多的家校共育,身边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以前上学都不用家长操心,怎么这一届孩子需要家长做这么多呢?”
从幼儿园的故事妈妈、亲子运动会、到小学的各种活动,学校都会提倡家长参与。其实最初我也不理解这背后的教育意义,只是理解为公立教育资源有限,家长来帮帮忙。
其实,家校共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进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和社会,如果我们总是和学校教育不同步甚至某些方面完全相反,孩子只会不解,或者觉得老师也未必对,家长也未必对。
家校共育不是说完全听从学校的一切,而是把孩子的学业、成长等等问题一起分担、一起交流,让家长和老师都更了解孩子的表现,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成长。最怕的就是孩子不告诉家长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家长也不和老师沟通,让孩子变成了一个孤岛。
我特别珍惜遇到孩子的每一位老师,因为他们都是在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是我们家长最有力的帮手。
校长有一句很受用,在教育路上不指责,谈职责,这也是指导我们家长和老师相处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