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本质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中的各类优秀文化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化学生,进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语文文化教学不是对所有文化知识或文化精神等以静态文字符号输入的方式注入学生头脑当中,而是以培养学生文化实践力的教育,是深入感悟知识背后的文化含义、文化价值、精神世界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化的文化实践过程,是文化与教学双向循环的表现形式。
动态文化实践过程的起点是文化理解。语文教材饱含着各类优秀文化,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既是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同时也是学生在理解文化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意识的基础。当学生能够理解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时,才能进一步热爱文化,尊重文化,因此文化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引导学生形成文化理解,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文化,了解文化知识背后历史、思维和价值观念等,让知识与文化、学生与知识、学生.文化实现相遇。
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深度,实现文化内化。文字符号是知识的基本呈现形式,而知识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才是知识的内核,实现语文中文化知识的育人价值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文化、进入世界、进入精神内核。透过文本、人物之间的双向对话,或是以活动的形式活化文化,学生真正了解文化发展的源头,精神品质的核心,品味不同文化艺术的审美价值,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是深度的学习,能够掌握语文教材传递的文化精髓,进而通过文化知识的内化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通过进入文化而获得人的文化本质。
彰显教学的文化属性,教学还需成为文化反思的文化实践过程。文化是思维碰撞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全人类共问留下的产物,其中必然品质参差不齐,面对文化,我们一直秉持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作为文化的学习主要对象,面对先进与落后文化,必须能明辨是非,具有自己的辨别能力、批判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文化反思和批判地教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独立思考其作用和价值,发扬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语文教材不是完美主义取向的教材,在主流文化、优秀文化为主要部分的同时,也会掺杂一些落后文化,例如传统封建思想等文化也会出现在课本当中,对于这些文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辩证看待,理解当时文化产生的社会必然性,也能辨别落后文化的淘汰必然性,只有基于反思和批判,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判断,进而获得先进优秀文化。
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反思共同孕育着文化创造。语文教学以培养文化传承和创造为学科任务,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获得文化自信,能够理解不同文化知识的文化内涵、文化精神、文化背景等,当学生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和自身的文化感悟时,学生将能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能够实现文化的再创造。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达成知识与文化、学习与文化知识之间价值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在文化体验、文化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