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郑州,微风中带着一丝凉意。乘车沿江山路向北,路尽头,是此行的目的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更名前,它叫“黄河国家地质公园”。
对于华夏儿女来说,这里是特别的存在。偌大的广场南侧,106米高的炎黄二帝巨塑背依邙山,威严肃穆。朝着塑像凝望的方向北去千米,浩荡黄河便映入眼帘。浅滩湿地上,几只叫不上名的鸟正闲庭信步,悠然自得。
“这里就是黄河文化公园临河广场。”站在一人多高的“黄河”石碑前,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经济发展局负责人毛志明介绍。
3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这里,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听取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汇报。在临河广场观景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眺望黄河郑州段,但见天高水阔,林草丰茂,一片勃勃生机。
问起这里三年来的变化,毛志明想了想说:“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更‘纯净’了。”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所在地是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饮用水源地。“公园内的星海湖是人工挖掘的黄河沉砂池,担负着整个高新区的饮用水源以及全市的应急水源。”毛志明解释道,“由于诸多‘生态使命’傍身,这三年,园区做得最多的其实是减法。”
关闭距离河道较近的饭馆、农家乐,撤掉生意红火的“黄河气垫船”娱乐项目,园区内宾馆全部暂停营业,投资为污水处置设备更新换代……这三年,黄河文化公园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但氛围却越来越“净”。
探访途中,游客三五成群,一列“红领巾”格外惹眼。“炎帝黄帝的名字是什么由来?”“为什么说黄河是‘悬河’?”来自香山小学的孩子们对悠长的黄河历史文化充满了好奇。
为了进一步讲好“黄河故事”,2019年起,园区对游览线路进行了整合,加大黄河历史文化梳理、研究力度,深入挖掘“景点”背后的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故事,开拓了党建、研学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去年,园区接待研学团队超过1.5万人次。
“除了发展研学交流,我们还承担了不少重要庆典活动。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开幕式、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都选址在此,这里的‘文化符号’越来越明显、‘文化氛围’越来越纯粹了。”园区向导说。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文化公园发展迎来又一利好。去年12月,郑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了《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黄河文化公园正是核心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园区黄河大堤向两侧延伸,一条长约26公里的郑州沿黄生态廊道惠济段已全线贯通。这条绿廊内,“镶嵌”堤北生态风光带、堤南淤背区生态休闲体验带、延展区森林生态屏障带,结合道路交叉口、人文历史遗址,又建设了不同规模层次具有黄河文化特色、休闲服务功能的休闲广场、服务驿站。“我们要把黄河文化公园打造成为‘城市会客厅’,传承黄河文化、示范生态文明。”毛志明说。
沿着园区游览一周,回到起点临河广场。毛志明指着东侧宽阔河面上的“三座大桥”说:“最矮的那座是平汉铁路桥,始建于清朝,后来因为河床抬高,就把桥面拆除只剩下桥墩。最远的那座黑色大桥是老京广线,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替代它的是那座最醒目的波浪形红色大桥。”
话音刚落,两辆对开的高铁在红色大桥上飞驰而过。“三座大桥”静静地“凝望”着辽阔的河面,一切都变了,一切又好像从未改变。(河南日报记者 赵一帆)
标签: 喜迎二十大 中原更出彩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