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展出的剧中李必“同款”青玉芙蓉冠
1972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小馕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的戴尖顶帽的唐代胡人俑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穿圆领袍的彩绘泥塑侍女俑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的联珠对鹿纹锦
近一段时间在网上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主人公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影片中出现的规模宏大、繁华无比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以及剧中展示的大唐服饰、饮食文化、市井生活场景等,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艺术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故事来源于马伯庸的小说,但剧情中却多次出现新疆各地墓葬遗址中的文物元素,反映出唐朝时期西域与中原频繁的文化交流。 玉冠 作为《长安十二时辰》的二号人物,李必头戴的玉冠不是横插玉簪的传统方式,而是竖插玉簪,而且簪尖朝前,簪柄朝后,可谓别出心裁。史上是否有这种戴法不得而知,但剧中玉冠的质地与新疆和田青玉极为相似。 唐朝贵族对和田玉器的喜爱,不及汉朝痴迷,所以玉器的雕琢不如汉代那样令人瞩目。但唐代玉器的品类相当多样,碾琢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装饰的题材丰富多样,艺术风格鲜明。明代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对唐宋时期的玉器作过高度评价:“碾法如刻,细入丝发,无隙败矩,工致极矣、尽矣。” 当时的玉器大量使用精美的和田玉,实用玉器增多,取代了丧葬类玉器。无论是用于装饰的玉带板、首饰,还是生活中使用的玉碗、玉杯,都制作得精巧细腻,造型新颖别致,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金镶玉是唐代首饰的一大特点。玉首饰使用上等的和田青白玉,再用黄金作为装饰,使唐代首饰金碧辉映、典雅富丽,对后世的玉器首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老的食品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