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广东记者谭志红
虽然距离参加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已有20多天,但谈及当天的表演,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飞鸿醒狮队队员郑劲祥依然激动不已。在联欢活动的第二篇章中,来自黄飞鸿醒狮队的40头醒狮随着音乐《大中国》的节奏欢快地舞动,郑劲祥和队友们在1分50秒的时间里将南狮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这短短的1分50秒,黄飞鸿醒狮队的队员们艰苦训练了3个月。
黄飞鸿醒狮队从今年6月底开始在佛山南海大学城进行封闭训练,7月底赴北京集中训练。赴北京的表演团队一共有88人,包括4名教练领队、80名上场队员与4名替补队员,平均年龄仅为20岁。为了呈现更好的表演效果,醒狮队对动作进行大量改动。由于训练时间短、训练强度大,加上水土不服,队员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上场队员伤了,替补队员上;替补队员伤了,教练和领队上。8月中旬,连醒狮队总教练叶仲铭也上场训练。“这次有机会把广东醒狮带上国庆联欢活动的舞台,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了解南狮文化,是我们最高的荣誉。”叶仲铭说,所有队员都努力训练,不怕苦不怕累。
为了这1分50秒,大沥人准备了20年。
南狮是一项极具广府文化特色的技艺,广东醒狮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大沥是经济重镇,也是文化沃土,被誉为“中国龙狮运动名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沥镇共有1000多头醒狮,以及大大小小的训练基地和武馆,形成了村村有狮队的盛况。每年春节和端午期间,大沥镇都会举办醒狮盛会等活动,参与群众超百万人次。黄飞鸿醒狮队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立于1999年的黄飞鸿醒狮队如今有120多人,曾多次在国际比赛中斩获佳绩,并赢得了“世界狮王”的美誉。2014年、2016年、2018年,黄飞鸿醒狮队3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与不少非遗项目一样,大沥的醒狮技艺也曾面临人才青黄不接、资金匮乏等问题。在漫长的时光里,大沥镇探索出一条职业化、产业化的醒狮传承发展之路,使这项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传承人首先站了出来。为抢救狮子滚绣球、蟹青、盘凳青、高青、蛇青等濒临失传的醒狮套路,黄飞鸿醒狮队创始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钦添带着团队去国内外多个地方收集资料,访问10多位老艺人,并通过考究和印证,整理出10个套路。近年来,大沥镇将醒狮技艺送进校园,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为这项古老技艺注入新鲜血液。黄钦添在校园开设第二课堂,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设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其中,幼儿园以启蒙为主,小学生接触基本功,中学生练习表演套路,大学生培养醒狮团技艺。
社会资金的参与让技艺传承如虎添翼。1999年,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有泉加入黄飞鸿醒狮队,从资金和管理上支持醒狮队建设。通过企业参与,黄飞鸿醒狮队所在的协会成为武术醒狮训练基地,还建设了运动员宿舍、训练场、武术训练场、力量训练场等硬件设施。按照狮队目前的管理模式,队员是专职的运动员,除了训练、表演、比赛外,还要学习传统文化。队员到了30岁左右,如果想继续在醒狮界发展,醒狮团会协助他们考取教练或裁判资格;如果想另谋职业,中联电缆旗下企业会优先聘用。
黄钦添说,通过职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传统醒狮焕发了新活力。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及政府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日益重视,舞狮越来越受欢迎。现在,黄飞鸿醒狮队平均每个月有25天外出表演。
大沥镇镇长游剑锋表示,大沥不仅有悠久的醒狮文化传统,也有深厚的醒狮群众基础。大沥有责任也有信心继续传承和发扬醒狮文化,推动醒狮文化走向世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