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春之际,亚马逊、京东、当当等平台纷纷发布2021年图书畅销榜,记者发现:科幻小说热度不减、爆品不断,周边文创产品炙手可热、科幻原创小说IP被影视公司争抢,投资金额动辄过亿……
有人抛出“元年论”,说今年是中国的科幻文创元年。是不是元年还不好说,但科幻内容的受众增加是事实。有业界专家认为,在连续5年科幻热的席卷下,加上去年元宇宙概念的风生水起,2022年或许真如大家所盼:科幻文创元年即将到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通讯员 邢晓英
中国科幻正处在“最好的时候”
图书 新人新作表现亮眼
近年,影片《流浪地球》带来的科幻热潮只增不减。国产科幻悬疑巨作《AI迷航》、当代新古典主义科幻代表《火星孤儿》、“硬核”科幻《云球》等三部新人新作均表现亮眼。国产科幻新星批量崛起,打破了传统圈层文化。
从2016年到2021年,能够引起世界瞩目的科幻原创小说已经越来越多,品质也不断上升。刘慈欣领衔推出的中国科幻“虫系列”被认为是要打响中国下一个科幻元年的头炮,分别是:刘慈欣的《吞噬地球》、中国科幻名家王晋康的《追杀K星人》和《时间之河》;本土90后新锐科幻作家彩虹之门系列长篇《地球纪元Ⅰ太阳危机》的出版,让新生代有了自己的科幻偶像作家;而女性作家、“银河奖”得主凌晨的力作《睡豚,醒来》更是关注人工智能话题,将科幻阅读热推向新的高度。
针对这几年科幻阅读热的话题,刘慈欣表示:“应该看到,从中国科幻漫长的发展历史上看,现在这个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读客图书版权编辑许姗姗向记者透露,现在科幻类作品的IP版权越来越难拿了,近一年,版税更是翻了4~6倍,有的作品甚至翻了10倍以上,一不留神,大师的作品就被拿掉了。业内人士透露:“出版界近10年,科幻是唯一持续火爆的类型文学,读者群规模大,购买力强。”著名科幻作家吴岩也表示,中国科幻小说近年正从小众文学走进大众的视野。
影视 版权交易火爆增温
随之而来的是科幻版权市场交易的火爆增温,以及整个科幻产业链的逐步形成。《火星孤儿》上市后不久就被中汇影视创始人侯小强买走影视版权,侯小强称这个项目“连夜评估,全票通过”;《AI迷航》最近也有好几家影视公司正在接洽中,更有网友热议心目中的演员表;“风云学会陈经”更是把《云球》比作下一个《三体》,甚至喊话作者“注意不要犯刘慈欣的错误,10万就把《三体》的影视版权卖了。”
目前已经有多个科幻电影公布进展:张小北的《拓星者》、陆川的《749局》、古天乐和刘青云主演的《明日战记》等影片或将于今年上映。
从《科幻世界》杂志到重庆出版社、人民文学等传统的出版社再到磨铁、读客、新经典等几家大的民营出版公司都开始纷纷挖掘、培养优秀的科幻新人新作。腾讯、爱奇艺等孵化平台也都开始从动漫、游戏等方面开发科幻作品,整个科幻影视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周边 硬核衍生品“破圈”
幻想性和科学性是科幻文创产品的两个显著特点,他们为现实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源泉。谈起中国科幻文创产品增长的原因,业内专家认为,既有资本原因,还跟制作方对科幻题材的驾驭力和广大消费者对于科幻概念的消化能力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周边文创,从99元一套的杯垫到4999元的限量版运兵车,全球热销。这些科幻文创产品用纯铜材质加上精心打造,和电影一样硬核。在这一系列硬核衍生品背后,是一家来自杭州建德的文创企业。科幻,让这家用传统铜手工艺打造新IP的企业成功出圈。
业界动态
寻找“新风口”
科幻文创产品,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幻想产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科学性和幻想性是两大显著特点。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曾表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科幻作品收入主要来自图书销售和票房,科幻周边文创产品开发及二次设计的上升空间非常巨大,一旦产业链完善,发展潜力惊人。
而在中国,科幻文学及文创产业已然发展成蕴含着丰富意蕴的场域,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接连取得突破性成果,许多过去只有科幻迷才会关心的话题迅速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国科幻这一小众的产业类型也正在逐步走向大众的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有资本、有实力的孵化平台,开始在不同领域开发相应的科幻文创产品。
比如,早前,国内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首次推出“有声科幻杂志”业务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