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探访花灯手艺人:点亮非遗创新路
本网银川2月11日电 题:探访花灯手艺人:点亮非遗创新路
本网记者 于晶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赏花灯是千百年来的习俗,一盏花灯,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寄托着手艺人的美好祝愿。2月11日,本网记者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制作技艺项目非遗传承人冷文刚的工作室,感受花灯里的中国年味儿。
在冷文刚的工作室,到处挂着造型多样、色彩鲜艳的花灯,透着喜庆祥和。只见他用右手食指粘上浆糊,来回移动三两下,就把裁好的红纸粘在了灯笼骨架上,技术纯熟、眼疾手快。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宋代遍及民间,历经千余年时光荏苒,种种变化皆出自花灯艺人之手。对一代代手艺人而言,花灯是吃饭的本领,更是传承的匠心。
冷文刚制作的花灯中最让人称绝的是走马灯。走马灯也叫“跑马灯”,在隋朝称“灯影戏”,是花灯技艺中的一种。因其内平放有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灯内黏贴有人或马的剪纸,影子投射到灯笼纸罩上,形成“走马”的有趣视觉效果而得名。
据冷文刚透露,他自幼受父亲和爷爷的影响学习花灯制作技艺。走马灯是他从小就开始琢磨的手艺,经过设计、选料、制模、造型、焊接、组装等9大工序,一个完整的走马灯才算是成型。其内置转动轮轴,遇蜡烛或灯泡的热力产生上冲气流,使灯内彩色画面转动,在过年和元宵时节展示,还可增添几分妙趣。
“走马灯的制作有原理也有讲究,一般人还真做不了。”冷文刚颇为自豪地说道,花灯的制作集合了设计、绘画、剪纸、结构、铁艺等多种艺术技能,只有把这些都掌握了,才能真正地做出一盏走马灯。
冷文刚告诉本网记者,焊接是花灯制作过程中较为复杂的环节。他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研发出“焊接万能模具”,适用于各种花灯骨架的焊接工作,使得焊接变得方便高效,不易变形,既保证了焊接造型的完美,又大大提高了效率。一盏以前需要一周才能做好的花灯,在他创新的流水线方式下,缩短到一天就能完成。
“我还在走马灯的工艺和包装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让走马灯不仅实用还更美观。”一次非遗展上,冷文刚把改良后的第一个走马灯放在展位上。“没想到,真有人来买。而且比平时的价格还要高。”
此后冷文刚开始了他的创新之路,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相融合,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花灯制作标准化、模块化。他改进了花灯的内外旋转系统,大大提高了花灯的旋转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创新光源独立系统,使得维修保养更为方便简捷。
临近元宵节,冷文刚进入了最忙碌的时节。冷文刚告诉本网记者,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个个花灯被抢购一空,围观者的点赞喝彩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他的劳动付出能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福平安,他有一种成就感。对于未来,冷文刚坦言作为非遗传承人,未来将继续秉承祖传的匠心、细心,不断收集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精粹,把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不断进行升级和创新,将灯笼技艺传承下去。(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