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欣赏要从“心”出发
葑田行犊图(国画) 明 唐寅 上海博物馆藏
每次看画展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读者茫然无措。他们喜欢找一些有发言权的人,比如画家、前辈或评论家,跟随他们听评价。可是除了听到“好好好”,这幅作品“不错”等感叹之外,很难会有人为你讲其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听了半天,仍是一头雾水。但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听来的评价却很容易成为你的立场。于是,便会在跟别人提及时捍卫这个自己不知优劣的主张。
艺术发展到今天,已从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到邀请你参与的过程。而作为读者,如果我们仍然放弃欣赏的权利,盲目地跟从,那么我们永远无法品尝到作品本来的美妙滋味。所以,作为读者,要捍卫自己欣赏的权利,就要从“心”开始。
多年来,我总是渴望听到别人谈谈是如何欣赏画作的,可是除了古人的“六法”论,“远看其势,近看其质”的指引外,很少能看到当代画家或批评家指点迷津。即使那些专门的艺术欣赏书籍,也大多是理论到理论,总让人不能解渴。因为这些欣赏往往把画作当材料看,当作一个物象来看,去解剖、去分析、去定位。这样,没了学术和技术的支持,就成了瞎子。可是画作入眼时,明明是新鲜活泼的,怎么就僵死了?
我的欣赏观就是从“心”出发,尊重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把画作当音乐听、当舞蹈看,当作一个生灵,当作朋友一样去交流。由此,判断一幅画的好与不好,主要是用心品味。
一些冰冷、机械、模式化的作品,通常圆熟、好看、老练、甚至甜俗,这是因为画家在心中事先设定了模板,他所做的只是在局部的增减,最多是在复制的基础上加些细微的改动。这样的作品看一两幅还可以,看多了就会觉得乏味。而那些寄托艺术家情感的作品,能让观者读懂艺术家内心的渴望、欢愉、幸福、愤怒、绝望、悲怆等,才能真正让人回味、赞叹。
现代展览画和商品画基本上是利益驱动下的制作和贩卖。于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精雕细琢的作品和粘贴复制的作品,技巧娴熟而冰冷。就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造美女,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因为一个人的外形可以改变,但内在的涵养和气质却是不可以伪造的。
画家最可贵的就是创作源于内心情感抒发的作品。画中的线条、构图或者意境是其思考和呼吸的一部分,是其理想和信念的表达,这样的作品不仅生动、有趣味,还会走进读者的内心。
艺术是向梦想靠近的一切努力,惟因有梦,艺术才显得如此精彩。欣赏不仅仅是纯技术的价值归位,更在于从欣赏中能体悟到来自画家创造的“诗意”空间带给我们内在的感动和感伤,带给我们打破个人审美束缚的无限可能,带给我们超越个人的沉思和喟叹。
如是,欣赏其实不难,只需从“心”出发,以心印心。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