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刘国枢:影响西南美术教育的油画家
2019-11-15 08:54:4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原标题:刘国枢:影响西南美术教育的油画家

飞夺泸定桥(油画) 193×138厘米 1959年 刘国枢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很多美术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百年来各个关键历史阶段。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艺术创作不断精进,也默默耕耘于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今年100岁的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刘国枢就是其中之一。日前,正在重庆美术馆举办的“薪传有自——刘国枢绘画作品及文献展”通过一系列代表性的素描、油画作品和照片、书信等文献资料,丰富地呈现了这位百岁艺术家不为众人所知的漫长艺术生涯。

生于1919年的刘国枢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早年就读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48年任西南美专(四川美术学院前身)西画科主任。1950年起在四川美术学院担任绘画系教师直至1987年退休。他倡导写实主义的艺术理念,从其求学至今绘画风格经历了从“法国学院派”到“苏派”的转变。

1938年他求学于武昌艺专,对其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唐一禾及冯法祀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法国绘画印记,前者求学于巴黎美院,后者受教于留法归来的徐悲鸿、颜文樑、潘玉良等人。1956年,刘国枢前往广州、武汉、北京进行较为系统的苏派绘画学习,例如临摹武汉“苏联经济文化成就大型展”的展出作品,接触到了苏联画家梅尔尼柯夫和马克西莫夫的讲学,并于这一阶段创作了《飞夺泸定桥》《红军到川北》《送饭》等典型的主题性创作,尤其是《飞夺泸定桥》一画,奠定了他的全国影响力,并且因入选中国义务教育教科书而家喻户晓。

创作于1959年的油画《飞夺泸定桥》表现了长征途中一场异常艰险的战斗。刘国枢为了展现地势的险恶,将铁索桥置于画面的上半部分,采用仰视的角度,来反映抢占桥头的红军勇士的神采,同时突出河水的湍急以及两岸的陡峭。他在处理环境和战争气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用笔用色概略奔放,浑浊的河水突出了“急”字,陡峭的山体突出了“险”字,火焰硝烟突出了“难”字。横穿画面的铁索桥简明突出,桥上英勇向前的勇士夺人眼目,他们一手紧拉铁索、一手挥枪射击的英姿,虽然体量上并不大,却形成了冲锋的阵势,有一股横扫千钧的力量感。如此有感染力的作品来自于刘国枢的亲自观察体会,在动笔创作前刘国枢翻越二郎山到四川泸定县进行考察,在当地真切体会历史的气息,寻找创作灵感,并积累了大量素材。而为了画面中英雄展示的面部创作,他也画了不少小稿,反复琢磨、调整、尝试了不同的动态,最终在画面中呈现出了形态各异又神勇无比的战士们的英姿。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刘国枢的学生庞茂琨表示:“在教学中刘国枢坚持写实主义方向,对写实绘画素养和技能要求十分严谨,这对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大有裨益。刘国枢在创作中坚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这在他们这一代艺术家当中也是非常典型的创作方法。直到今日先生常走出校园,坚持到各地体验生活、与当地人交流互动,通过实地写生为创作积累鲜活素材。”在这次展览中,还能看到刘国枢的大量习作与写生手稿,这都是他取得今天的绘画成就所留下的证据,也体现出其最本真的用笔习惯与风格特征。

“潘诺夫斯基说,艺术史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艺术创作何尝不是?它归根结底属于‘人文’的范畴,最伟大的价值正在于对‘人道’的贡献。”在此次展览的重要单元“人道主义的力量”的序言中,策展人尹丹写道。刘国枢有一批作品能够清晰地让人看到他对“人”尤其是普通人的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流浪汉》《盲婆》《老人像》《门房老张》等。刘国枢艺术作品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恩师唐一禾的影响,唐一禾就酷爱画肖像,再加上办学经费紧张,人体模特奇缺,因此肖像课程在学校中最受重视。因此,在武昌艺专求学期间刘国枢已经掌握了非常娴熟的肖像画技巧,在审美倾向上也与唐一禾相似。他的肖像多描绘身边的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在刘国枢的肖像画中,能看到他对被画者的尊重,笔调平易且富于同情心。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