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夏冰
著名舞蹈家夏冰多年来扎根生活,坚守初心,从舞台表演到创编执导,佳作频出,屡次获奖。继《希望在金秋》《风景这边独好》两部大型歌舞诗画剧目获得成功后,再编导一部《金哪银儿梭》(另一位总导演是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甘远成),从而组成了夏冰个人主创编导的歌舞诗画剧目三部曲,并成为重要代表作。《金哪银儿梭》获湖北省少数民族歌舞调演剧目大奖(其中《太阳大的很》《嗯呐嗯》获特别奖),作品突出原生态舞蹈,融入现代交响意识,架构历史人文,挖掘精神内涵,艺术地诠释美、传递美、弘扬美、抵达美,被誉为泥土里舞出来的中国土芭蕾。
夏冰是湖北恩施人,8岁学体操,14岁被恩施歌舞团破格录取,从此走上舞蹈之路。自担纲编导工作以来,深厚的舞台经验和学院进修提升使她对多种题材驾轻就熟,作品多元化呈现。2011年,湖北省利川市文旅局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文旅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将地域文化搬上舞台,特别邀请著名舞蹈家夏冰担任总导演。夏冰接受任务后,深入采访,与当地艺术家座谈,博览史料,从尘封的历史中搜寻典型人物,怀着对土家文化的敬仰,全心全意投入创作。经过半年的排练,在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型歌舞诗画剧目《金哪银儿梭》在舞台亮相。
《金哪银儿梭》以土家族历史人文为蓝本,以现代思维为理念,以民族精髓为媒介,完成一场富有特色的审美探索和实践。舞剧分三个篇章来表现:上篇《远古的歌谣》,在写实和写意之间自如穿梭,让时间逆流而上,回到远古,从浩瀚的历史海洋里捞取精粹,立体勾勒出三个土家人引以为傲的代表性人物:廪君、盐水女神、巴蔓子。中篇《大山的歌谣》,在生活的场景中赞美天地,歌咏劳动者的伟大。三个男子群舞各具特色,有诙谐,有豪迈,有生活有诗意。下篇《清江的歌谣》,如水般清澈悠远,是爱情的歌谣,也是女人的歌谣,与前两个以男人为主角的篇章形成呼应,透过女人的视角演绎爱情,诠释生命美学。
上篇《远古的歌谣》,在个人的爱欲与民族团结的矛盾中考验胸怀,在诚信与生命的抉择中彰显人性。第一、二部分塑造了远古首领廪君与盐水女神两个人物,男子群舞粗犷,豪迈,尽显阳刚之气;女子群舞轻灵,舒缓,传递出女性的阴柔之美。随之而来的爱情段落,廪君与盐水女神两情相悦,深情款款,在蛮荒的粗犷中充满甜蜜的人间气息。当部族面临危难时,廪君舍弃爱情,痛断情丝,被族人拥趸,建邦立国,开疆拓土,死后化身白虎,成为土家族尊崇的神祗。
第三部分《巴蔓子》是男子群舞。在迷幻的光影中,舞台中央的祭台上,耸立巴蔓子的雕像,英武,凛然,士兵们匍匐于四周,舞蹈造型既表现出后世人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又体现出巴蔓子号令一方的神威。当远古的音乐响起,男中音的歌唱与旋律融合一处,穿过历史的尘烟,如江河之水滔滔而来。舞台上,旌旗猎猎,杀声阵阵,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舞蹈语汇干净简洁,巴蔓子将军的形象从民间故事里跳脱出来,在听觉、视觉的审美冲击下,鲜活生动,立体呈现。
廪君是土家族的源起,有神话的意味,而巴蔓子则是道德风尚的崇高化身。两千多年前,浩浩长江之水,莽莽巴渝之地,孕育出一个倔强的民族:巴人,并建有巴国。巴人得山水灵性,籍鱼盐之利,勤劳智慧,能歌善舞,翘勇善战,文明中土。春秋战国时期活动在渝东、鄂西、湘西的巴人,汉魏时期演变为“五溪蛮”;五溪蛮分布生活于武陵山区的酉、辰、巫、武、沅五溪地带,生存绵延千年,至宋代,民族特征稳定;之后,这支以巴人后裔为主体的五溪蛮融合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经历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了土家族。
土家民族英雄巴蔓子,既是忠勇爱国的精神化身,也是重义气、讲诚信、爱国护民、舍生取义的传统道德风尚的代表,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千百年来,巴蔓子将军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在巴渝大地广为传颂。相传战国中期,巴国走向衰落,发生叛乱,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巴蔓子将军向邻近的楚国借兵,恳请楚王援助。楚王以割让三座城池为条件出兵平息了内乱,巴蔓子对来索取城池的使臣说:“我答应了楚王,要信守诺言。城池是国家的不能割,但我的头可以割。用我之头,充我之城,以谢楚王。”随即抽出佩剑,割下头颅。楚王得知原委,深受感动,下令以上卿之礼厚葬了巴将军的头颅。巴蔓子因此被称为巴人之魂。后人有诗赞其:“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城许城还存,年年春草青墓门。”
《远古的歌谣》,带着远古的号角和传说,在舞台上复原了土家祖先在峥嵘岁月里浴血征伐的故事,远古的英雄们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但在艰难的抉择中,他们背负使命,心怀苍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义和诚信,用血肉之躯铸就风尚之碑,他们是土家人民崇仰的民族英雄,也是国家宝典里的英雄。
这一篇章,夏冰用故事塑造形象,用情节雕刻人心,用舞蹈语汇挖掘内在力量,从而为整部剧目奠定精神传承的恢宏基调。
中篇《大山的歌谣》以利川灯歌《种瓜调》开场,展现土家人民的快乐生活。
利川灯歌是湖北利川土家族逢年过节的民间演唱形式,清同治《利川县志》记载:“上九夜,龙灯、狮灯索室驱疫,灯火花爆相竞,至元宵止。”热爱歌舞的土家族人,一边观灯一边歌舞。300多年来,流传下来的灯歌近百首,其中的《种瓜调》被改编为《龙船调》广为流传。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生动地表现了们的生活情趣,体现了鄂西南民间歌曲的典型性音乐风格特色,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2006年入选中国探月搭载候选曲目,宋祖英曾3次在世界顶尖级艺术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唱响。
《一根扁担乐悠悠》,在扁担上做文章,抓住乐悠悠的“ 乐”和“悠”,表现土家男人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男人担着扁担下扬州采购,是现代土家人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将它搬上舞台,可见创作者的慧眼独到。夏冰深深懂得,外在的美由内在做基础,她习惯先找到内在的灵魂,再去塑造外部的形象,运用舞蹈技法达到内外统一,从而传递出艺术的美感享受。
《太阳大得很》表现的是太阳底下的劳动者,歌颂人的内在精神。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太阳,人们司空见惯,草帽也司空见惯,但把这样两个意象糅合到一起成为一支舞蹈的灵魂,传递出丰富的美,便是大师的杰作了。大写意的草帽,既是红彤彤带来希望和光明的太阳,又是可以戴在头上遮阳挡雨的草帽,更深的寓意是面对变幻莫测的生活保持热情和斗志!像大大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光照人间。
《日白歌》是男声表演唱。土家人的“日白”就是饭后闲聊,俗称侃大山、吹牛,东家长西家短,聊完哈哈一笑,在看似琐碎的日常里聊出幸福来。舞者手上的箩筐既是打节奏的鼓,顶在头上是大头娃娃的形象,摞在一起又是罗汉造型,夸张诙谐,意象横生,仿佛是劳动者自己的芭蕾。夏冰用心捕捉,经过艺术化的编排,使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变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细微之处见匠心,诙谐风趣,雅俗共赏。
北京舞蹈学院的进修经历使夏冰受益匪浅。芭蕾舞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故事或情节的戏剧艺术。芭蕾是足尖上的舞蹈,它是高雅贵气的,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美的代名词,而中国的原生态舞蹈是劳动者的舞蹈,那么,劳动者的美在哪里?怎样从原生态的歌谣里找到美学感,运用民间舞的形式展示戏剧性,让观众像欣赏芭蕾一样享受艺术之美。夏冰琢磨出,美在形象的创造,美在导演对待形象的一种升华,通过情节和意象,由内而外折射出的旋律美、韵律美、造型美、情操美。编导过程中,土家汉子在舞台上呈现的状态,正是夏冰要表现的东西,她如醍醐灌顶,这不就是中国的芭蕾吗?劳动者们双脚带着泥土的芬芳,脸上洋溢着太阳的光芒,骨子里埋着金子般的赤诚,返璞归真,坦荡热烈,这种介乎于原始的美是专业艺术家学都学不到的,太接地气太有方向感了。真正的农民唱着自己的歌,跳着自己的舞蹈,演绎着自己的生活,你能说这种有内涵的文化不是艺术吗?你能说茶余饭后的“日白”不是激情昂扬的生活吗?这就是中国元素的芭蕾啊!
夏冰说,参加演出的有很多是农民,他们上了台是艺术家,走下舞台就是农民,他们比真正的艺术家更能了解平凡的生活,表演真挚质朴,让人看了亲切。《一根扁担乐悠悠》《日白歌》《太阳大得很》都是男子歌舞,三个舞蹈用不同的生活场景反映新一代土家人的精神面貌。从外在到内涵,从生活表象到生命本质,组成了一首土家男人的生命交响。
下篇《清江的歌谣》。其中的《嗯呐嗯》很有特色,一问一答的男女对唱,在嗯呐嗯的回应中表现女孩的聪明机智。《月亮弯弯像盏灯》是女子群舞,蓝色天幕上,一弯明月,月光如灯,夜色静谧,情歌悠悠,水袖长舞。画面温婉清丽,唯美浪漫。
《妹娃要过河》是一部爱的咏叹调,在史诗般的叙事中,以纯朴的爱情为主线,以繁衍生息为辅线,以空间的转换为媒介,以点带面,经纬纵横地阐释土家人豪放热烈的性格和坚韧向上的民族风骨。
清江发源于湖北利川,古称夷水,又称盐水。被土家人称为母亲河。“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众多,利川市有太平塘摩崖题刻、落水洞洞群、凉雾乡水帘洞、长阳清江画廊等风景名胜。2022年2月,清江河入选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
《妹娃要过河》以倒叙的手法进行叙事。时光流转,河水悠悠,一条承载了历史的母亲河从远古的歌谣里流到现代。清江河边,一对老夫妻通过回忆,重温过往,身体老了,爱情之树还常青。他们喝着清江河水长大,在河水的见证下相遇相爱。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龙船调》里有情人终成眷属,在《龙船调》里辛勤劳作乐观生活,在《龙船调》里相濡以沫白头到老。他们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样,对生活充满真诚和热情,对后代寄予期望和祝福,而这绵长的祝福与祈愿,不正是从远古走来的土家人滚烫在血脉里的民族精神吗?!籍着这种精神的力量,在时光的流水里,古老的《龙船调》像一艘永不沉没的船,在世代的变迁中,摆渡着土家人的生活,一路乘风破浪,一路鸟语花香。
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整部剧目的压轴作品《妹娃要过河》,夏冰作为领舞扮演年轻的妹娃:她眼神清澈,娇俏灵动;她颊光生辉,为爱环绕;她神采飞扬,幸福萦怀。舞台上的她,不是舞蹈家,不是艺术家,不是编导,也不是夏冰,她就是土家的妹娃——腰身带着大山的灵气、血脉流着江水的神韵、骨子里密植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夏冰尊重民族舞蹈动作本身的功能,更注重编创中的合理有序,稠密快慢、轻重缓急、强弱对比、高低远近的相互关系。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我们的骨血中蕴藏着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舞蹈演员注重的是形,用腿、腰、手臂做语言,训练到常人无法达到的难度,对美定义,有力量的,把自己装进角色中,幻化成无形的力量,爱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去讲中国故事,塑造这个时代一个又一个可爱、可亲、可敬的形象。打动自己,打动观众,对美重新认识,找到美的真谛。在动作形态中仔细研究,情感融入动作,使作品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舞蹈编排上,使用了土家传统的“莲香”“八宝铜铃”“摆手舞”“跳丧”“矮子步”“肉连响”等舞步,并相互糅合,兼彩并蓄。
《金哪银儿梭》的音乐极富魅力。
总导演甘远成同时担任编曲。在整体创作上,以原生态歌谣的主体形式来归类章节,表现内容,抓住脉络,增添活性元素,完成音乐与舞蹈同生共荣的使命。在这里,音乐不仅渲染气氛,更成为舞蹈的灵魂,带动作品碰撞交融,沉淀升华。《巴蔓子》的音乐是男声吟唱,4/2拍、4/4拍,散板,节奏感不强。冰导起初不太接受。随编排的深入,逐渐明了甘老师的意图,古乐与男声吟唱恰当地烘托出远古气息,与舞蹈相互渗透,凸显立意。第一段,音乐略显压抑,用舞蹈造型找人物状态,呈现战场硝烟;第二段,音乐有了节奏变化,主角巴蔓子在散漫中有了定力,在流动中展现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第三段金曲飞扬,节奏增强,两个卫士的角色设定,加深忠信的壮烈,音乐冲破吟唱的低回滞重,变得饱满高亢,释放出震撼的力量。
《太阳大得很》《日白歌》都出自原生态的利川歌谣,作曲家经过二度创作,使作品闪闪发光。“太阳大得很,阴凉树脚蹬那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