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品牌  
苹果之城昭通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10-14 13:33:5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国际商报》讯 记者 张春滨 余先龙)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紧扣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将苹果产业作为昭通高原特色“六个百亿元产业”之一,通过学习借鉴云南烟草发展模式,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全面实行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推动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根本性转变,先后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识证明商标等诸多荣誉。
建苹果之城,创昭通历史辉煌,添人间风采据中共昭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政法委书记罗朝峰介绍:昭通苹果最适宜种植区为525平方公里的昭鲁坝子,低纬度高海拔,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每年有近270天都沐浴在高原阳光之中,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昭通苹果“土壤富含硒、早甜香脆艳”的独特品质,使昭通成为了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同时,昭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省委陈豪书记、省长阮成发等领导多次到昭通检查指导工作,为昭通苹果等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提出要求。2017年以来,昭通全市新建标准化苹果产业基地14.4万亩、改造提升老果园42.2万亩次,苹果种植规模已突破60万亩。其中,重点引进陕西海升集团规范种植的4万余亩示范园,已成为全国最大单体连片矮砧密植苹果标准化种植基地。未来3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00万亩,预计实现产量400万吨,力争把昭通苹果打造成为全国苹果产业“塔尖”上的10%。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扩大规模。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紧扣实现100万亩苹果种植目标,以昭鲁坝子为核心,严格落实“三个全覆盖”,同步推进新建标准化基地和提质改造老果园,用3年时间,新建基地27万亩和改造老果园45万亩次,实现100万亩规模、400万吨产量、综合产值100亿元的目标。今冬明春计划新植12.5万亩和提质改造老果园11.5万亩。二是培育壮大主体。总结推广海升集团发展苹果产业的成功模式,按照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贫困户捆绑联动,以及本地龙头企业与外地实力企业嫁接联动的思路,在引进海升集团、国投中鲁等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分层次培育一批基地型、加工型、营销型、综合型“小巨人”;同时,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思路,着力规范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密切利益联结机制,让大龙带小龙引领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坚持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契机,充分发挥昭通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效益,大力支持海升集团、农投公司、绿健果蔬、浩丰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着力打造“昭阳红”金字招牌,以及“沁果昭红”“满园鲜”“嘎嘣脆”等昭通苹果品牌系列,树牢“品天下苹果,还看今昭”的品牌形象。四是强化市场对接。今年以来我们在央视8个频道连续1个月播出“昭通苹果”宣传广告,先后举办了农产品推介会、苹果展销会及“昭阳红”品牌发布会。向这样的活动我们还要大办,多办,还要办得更好。同时,加大与阿里巴巴等新零售平台战略合作力度,为昭通苹果品牌宣传、渠道拓展、招商引资、果城建设提供交流、合作、分享平台,深化与传统流通客户的订单合作,进一步扩大中高端苹果市场份额。五是推动产城融合。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昭通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和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部署要求,坚持“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和“深度融合、特色彰显,无所谓城、无所谓乡”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百万亩苹果园为支撑,建设一座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百万亩果园与百万人口高度融合的苹果之城,让苹果的元素、特征深深嵌入到城市血脉中,彰显“无所谓城无所谓乡、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特色魅力。
脱贫攻坚“硬骨头”在昭通被“嚼碎”啦罗朝峰介绍:昭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有10个贫困县,1235个贫困村,184.37万贫困人口。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昭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到昭通视察时的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历史使命、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情感三个认同的“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做好易地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改善“四篇文章”,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减贫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以来滚动识别的184.37万人下降到了2018年底的58.83万人,累计减贫125.54万人、出列贫困村508个、摘帽贫困县2个,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12.49%。今年,昭通还将实现7个贫困县摘帽、624个贫困村出列、40.07万贫困人口脱贫。二是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昭通把易地搬迁作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铁齿铜牙”和最根本最有效手段,下大决心把那些生存在“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的思路,着力探索中心城区安置、县城安置、保障房安置、中心集镇安置四种模式,全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6.2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7万人、同步搬迁5.54万人),目前已搬迁入住17.8万人,其余18.44万人将在今年底全部搬迁入住。同时统筹谋划公共设施配套、产业就业支撑、盘活迁出地“三块地”,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实现了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是发展基础更加扎实。产业方面,着力培育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大高原特色产业,努力实现“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目前,已建成60余万亩优质苹果基地,300余万亩笋用竹基地,310余万亩马铃薯种薯及优质商品马铃薯高产区,存栏肉牛、生猪、羊400余万(头只),天麻8万余亩,花椒130余万亩。就业方面,坚持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100.61万建档立卡户劳动力转移就业76.83万人、就业率达76.36%。四是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全市1343个村(社区)已通硬化路,其余今年内可完工。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62万件、水窖8.91万件,今年12月底前全市农村群众均能喝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1235个贫困村动力电、广播电视、网络宽带、标准化村卫生室、公共活动场所已实现全覆盖,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