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衡水市故城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富裕,补齐短板,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春潮在故城大地涌动,脱贫攻坚的号角又一次吹响。
大力发展富农产业,夯实脱贫攻坚的根基。故城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搭台、群众唱戏,统筹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五大“组合拳”,促进和支撑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产业扶贫上着力培育肉鸡、奶牛、生猪、中药材、蔬菜、杂粮杂豆、饲草、林下养殖八大扶贫种养产业,产业项目覆盖6809户,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就业扶贫。从贫困户千差万别的就业条件和就业需求出发,因户施策、因人而宜,灵活务实推进就业模式带动贫困户就业近2000人。故城县以“2+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总抓手(即东大洼、茂丰两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肉鸡、奶牛、生猪、中药材、果蔬五大全产业链),抓好“两提一增一稳”。提升产业效益。发展绿色食品、中医药、休闲旅游等多元业态,实现财税贡献、就业增收、环境优化多重效益。目前,正大食品加工厂、以岭中医药产业园、康宏奶制品加工厂、绿康德国农庄等重点项目正在推进,新希望和天邦生猪屠宰场、康伯莱果蔬食品加工厂也在谋划。提农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他们引进了正大、以岭、康宏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搭乘发展快车。形成了金鸡、金奶牛、金猪、金蝉、金棚“五金”产业扶贫大格局。目前,全县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共带动4687户7151人脱贫,贫困户年均增收2100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另一方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落实“一减四增”,指导农业市场主体和农户发展特色果品、设施瓜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高效产业,全县“万元田”面积达到4万亩。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亿斤以上。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合作改革,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统筹推进“三区同建”,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故城县把“三区同建”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走上一条新型城镇化之路。一是搞好顶层设计。着力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化水平,乡镇认真研究规划了“三区同建”的方案,明晰思路,重点推进。二是统筹推进“三区同建”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他们按照“以产定城”的原则谋划选址,结合产业集群,实施“三区同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做到同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优先选择有产业基础、有文化底蕴、有生态资源的村,一村一品,彰显特色。目前,已选房庄镇吴梧茂、董学等26个旅游重点村着力打造,宣传推介。三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做好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空心村治理、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2019年全县改造卫生厕所3.3万座,创建美丽庭院近8万户。
实施农民“富脑”工程,大力倡导乡风文明。故城县抓乡村振兴建设,不光要让农民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人人活出精气神,日子才会更有滋味,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故城县依托县农业、果业、科技、扶贫办等部门,通过扶贫夜校、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创业培训力度,推动农民转变角色。通过实施阳光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等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以示范基地、种养基地为平台,开展现场示范指导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技术培训,使农民脑袋富了的同时也富了他们的口袋。近两年来,全县通过“富脑”工程,掌握了一二门种养技术而脱贫的贫困户达1200多户。同时,该县在538个农村完善践行村规民约,促进解决“天价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等社会问题,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以乡村治理为抓手,推进农村法治进程。以“雪亮工程”为载体,推进乡村管理智能化,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智慧+”;以县乡村综治中心为平台,以综治网格员为触角,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指挥+”;以法律制度为标尺,大力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果+”,总体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区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作者:王希录、齐红雨)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