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品牌  
“两山理论”的康县实践
2020-06-12 15:39:2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康县县城全景

时光追溯到八年前,2011年9月,康县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成员,他们没有坐下来闭门开会,而是在走村串户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带领县直、乡镇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去往遥远的浙江安吉考察。

正是在安吉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穿行于安吉的美丽乡村,漫山葱绿,清风过处,天籁阵阵。

来自于康县的干部,他们对安吉的满目美丽和一处处靓丽的村落感慨万千,不由得思索着自己的县情:

康县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处秦岭山脉南侧,地形地貌多样,千山竞秀,万壑争流。境内森林覆盖率70%以上,从北到南,无处不流溢绿意波浪。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植被丰茂,风景优美,素有“陇上江南”和“陇上西双版纳”的美誉。

康县是甘肃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长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主体功能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生态,蕴育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境内既有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汇,又有氐族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也有茶马古道与红色历史文化,还有独具特色的男嫁女娶、康北唢呐、土法造纸和梅园傩舞等民俗文化,这些无一不展现着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山乡新貌

康县是国列贫困县和甘肃58个特困片区县之一。350个村,17.61万的农村人口,大都分散居住在70余条河谷、90多座山坡和高半山、峡谷河道及林缘地区。境内矿产资源贫乏,耕地面积少,耕作条件差。2011年,全县农村贫困面高达54.27%以上,贫困程度深,精准扶贫工作难度重重。

引重致远

从安吉考察回来后,县委书记李廷俊又用一月多时间,调查走访了全县21个乡镇的数十个贫困村。他访民情、听民意、找问题,详细了解了老百姓的所愿所盼,结合自己丰富的农村工作经历,逐步形成了促进康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设想。

县委书记李廷俊认为,康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要保持决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要点是:继承、发展、创新。

2011年康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启动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在康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党建为先”十六字发展战略。从此,“安吉经验”在康县生根,全县拉开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帷幕。

2012年3月,时任陇南市委书记的王玺玉在康县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康县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和方法。同年10月,陇南市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推广“康县经验”加快推进全市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充分认可了“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的康县理念,其所包含的“环境大改善、观念大变革、素质大提升、产业大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先行,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这些都是康县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法宝。

春雷乍响,清风数拂天下春。根据甘肃实情做出“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希望甘肃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一幅波澜壮阔、史诗般的画卷,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同年,康县认真贯彻“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确定了工作的着力重点和奋斗目标。2013年,康县按照《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进一步提升规划,强化措施,全面动员,开启了改善人居环境,振兴乡村的时代征程。

最美乡村何家庄

咬定青山

回顾过去,从2011年算起连续8年,康县县委一号文件都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详实的安排部署,足以彰显决策者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稳定的发展政策,迎来了康县依靠生态优势,建设美丽乡村,践行“两山理论”,建成最美康县的注脚。

康县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着力培育乡村旅游升级版。坚持用旅游的理念规划乡村,用景区的标准打造环境,用文化的元素丰富内涵。2019年全县建成美丽乡村34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7.7%。在历年来的基础上,康县获得“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旅游名县”等荣誉。花桥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珍爱茶山村作为陇南唯一一村入选农业农村部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另外,其中3个村被国家旅游局等部委评为中国最美村镇,2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各村依托传统节日和小长假,举办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2019年“5.1”期间,康县乡村各景区接待游客22.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亿元。一个不要门票的全域旅游大景区格局已展示在世人面前。

为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康县着力建设核心景区和重要景点,按照“一线贯通(三百里竹海长廊生态旅游文化风情线)、中心支撑(环县城白云山森林公园旅游圈)、两翼引领(阳坝和花桥两个4A级旅游景区)、三带延伸(G567国道、白望路、康阳路)、全域布点(一村一景)”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了长坝花桥乡村旅游培训基地、游客服务中心、房车营地和茶马古道景观。实施了茶博园、梅园沟国家湿地公园、阳坝古街和白云山公园城西环线等工程,完善提升了阳坝、长坝核心景区服务功能。培育了平洛镇团庄古村和天鹅湖新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新景点,从根本上解决“旅长游短”的不足。着力增加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坚持8年打造了三百里旅游文化风情线,建设亭廊、小径、休闲健身广场等重要旅游节点28个。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了乡村旅游的魅力,挖掘开发男嫁女娶、棒棒鞭、羊皮鼓舞等一批民俗文化。

富民之路

怎样把客人在康县多留几天,县委政府也做足了文章,他们持续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持续推进“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乡村宾馆317家。持续推进全域环境绿美净工程,动员干部群众拆除危旧房8334户2.3万间45.1万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2937处1.6万米,复垦面积339.07亩,“清零”目标基本实现。同时,坚持边拆、边整、边绿化、边提质的工作要求,在全县大力开展“花满康城、诗意乡村”行动。从县城到乡村,从燕子河畔到山中田园,从公路两边到村道路旁,干部群众积极“种树栽花”,绿化空地35148.7平方米,绿化国省县乡道1300多公里,境内国省干线及县乡道路全部实现绿美净。全面落实一江十四河的“河长制”,建成西汉水50里生态文明长廊和窑坪河清洁小流域综合整治示范点。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14个,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项目10个,累计建设乡村公共厕所700多座,完成农村改厕3000座。

如今的康县,呈现出了城乡一体发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

为了构建了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更有内涵的生态文明家园,康县启动实施梅园沟世行项目及百鸟园与茶马康城和长坝旅游产业环线公路建设等项目。加快建设5G网络,全域景区景点的Wifi已经全覆盖,已建成康县“智慧旅游”网上平台。积极主动对接省内外各大旅行社,加强与四川九寨沟、汉中、广元、武都、天水、兰州等周边旅游城市的互联互通,发展共享。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可持续发展的永动力。康县为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历史遗迹和风土人情等元素,打造了花桥、大水沟、朱家沟、何家庄、桂花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整体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旅游的爆燃局面自然也惠及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康县发展了核桃、花椒、茶叶、木耳等优势特色经济林果135.08万亩,建成年产5万吨的核桃露生产线、50万公斤茶叶生产线、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的兴源土特产加工等一批循环产业项目,开发了一批特色鲜明、携带方便的旅游产品和手工艺品。发展电商企业38家、开办网店1343家,广泛搭建康县特色产品销售平台,把木耳、香菇、核桃等销售到全国各地,走出了群众网络增收致富新路子。

国家4A级景区花桥

在“两山理论”的实践中,康县还把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抓手。县委牵头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协会管理+农户联动”“协会+农家客栈+农户”“支部+帮扶单位+公司+农户”“互联网+电商+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等多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构建了乡村旅游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了群众脱贫的路径,激发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譬如,城关凤凰谷村等乡村旅游度假公司组建以来,每年对贫困户和群众进行入股分红和奖励,激发了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老百姓有了幸福感,干部有了成就感。

近年来,全县有3924人返乡创业,创办乡村旅游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080家、各类中小企业及农合经济实体230个,引回资金6.5亿元,带动全县5000多名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较好解决了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大龄青年成家等社会问题。2019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亿元,2260户8800名贫困人口依托乡村旅游实现了稳定脱贫。

田园若梦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今康县350个村,已从“脏乱差”全面跃升“绿美净”的美丽乡村,农户的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大水沟、团庄、花桥等一批“后进村”“空心村”成了闻名遐迩的国家级美丽乡村。

康县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可贵之处在于“群众当主力,机制是关键”,康县建设美丽乡村,当地群众是最大的主力,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公平公正客观,阳光地兑现群众的奖补消除了老百姓之间的攀比,避免了项目建设中的很多矛盾。

乡镇基层干部是带动群众建设美丽新家园的另一个重要主力军,。康县严格的考核体制、公平的评判机制,干与不干、干好干坏,用事实说话,形成了全县上下比着干、抢着干、学着干的氛围。

正如一位网友在“康县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的留言:“走进康县让人激动和感动的,不只是近年来用绣花功夫建设的遍地开花的美丽乡村,更让人喜悦的是各地干部身上的那种工作热情和精益求精的工作劲头。”几年前,王坝镇大水沟村籍的退休老将军张继堂,从贵阳回乡探亲时,惊喜地说:“这是我少年时的家乡吗?眼前村里的变化怎么跟做梦似的!”

8年来,康县学习安吉经验,紧紧抓住国家和甘肃省精准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难题,积累了大量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两山理论”的康县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

中国最美村镇阳坝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这些论述,激励着康县的每一位党员干部,让他们继续俯下身去,亲近泥土,审视康县的县情,总结康县发展的过去,思考康县发展的今天,绘就康县发展的美好未来。

今天,在青山绿水间诗意栖居,维护着新时代田园风光般的人居环境,已是康县人最基本的生活态度。康县已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列为“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国际联盟论坛永久性会馆建设基地。(王皓)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