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品牌  
雄安千年秀林项目运用大数据孕育“智慧森林”
2020-12-18 14:28:00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设立后实施的第一个重大基础工程项目。以常绿、长寿、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营造“千年秀林”。“千年秀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理念,以建设森林城市为目标,以近自然林为主、景观游憩相结合的生态景观片林,打造出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空间格局。

2019月12月,中建二局三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雄安新区2019年植树造林项目启动,继2018年承接千年秀林工程后,再次开启了建设秀美雄安的新征程。为建设智慧森林,雄安新区为每一棵树苗配备一张二维码作为它的专属“身份证”。大数据工作就是要在运输之前,将苗圃信息、装车数量、车牌号录入到数据库中。到达新区后每棵苗木的胸径、地径、冠幅要随种随录。种植完成后再使用定位仪精准录入位置信息,一棵苗木的7条信息,就以这样的流程录在二维码里。项目开创“3+3+1”工作法,大幅提高了数据录入更新的准确率,为千年秀林赋予智慧大脑。

“强战力、勇攻坚、双复核”建证“雄安精神”

“全员出发!二标现场集合!”随着中建二局三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项目经理又一次下发通知,雄安造林项目工作群内的“收到”此起彼伏。此时已经是晚上22点34分。“提前验收消息太突然,大家要加把劲儿。”项目经理说道。黑夜里灯光闪耀,照亮林区夜空。他用十分钟时间快速将横纵关系网交底完成,要求进度、质量及大数据录入严格执行《雄安新区造林手册》标准。“24万多株的大数据的更新录入,我们必须一次成功。”这一刻,他吹响了攻坚的号角。

为打赢“海量大数据录入”攻坚战,项目主动协调当地政府用工,按照“老带新”原则,划分为12人一组,2人一小队,每组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做指导。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第一组“急行军”,冲入林海。雨夜后的小路更加泥泞难行,有的人被积水淹没到膝盖处,却浑然不知。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每棵树的二维码上,扫描、录入,再扫描、再录入……循环往复,林间的蛙声为二局的“御林军”们加油呐喊,蚊虫让“战士们”头脑更加清晰。根据进度计划,每日的大数据更新必须日清,只能超额完成,不得延后。各区块录入更新工作迅猛推进。随着节点任务逐步完成,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大家但却未敢放松,深知数据的录入不代表成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成功越存在失败的可能。项目紧急组建两支“双复核”小队,以复核抽查的方式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检验,确保大数据录入效果。

“云监管、日反馈、精养护”严守雄安质量

大数据平台的运用不仅是每一名施工一线人员要掌握的技巧,更是他们进行云监管的法宝。各个块区的录入进度、各个小班、各个细班、各个品类的苗木生长情况,都精准显示在了智慧APP上,种植与养护并重、云监控与人工巡查并用、无人机飞防与人工防护相结合,对每一棵树进行监控、跟踪,严防病虫害、森林火灾,确保造林成活率。项目还建立日反馈机制,对苗木状态做到全员熟知,员工在心中已经形成苗木生长的三维地图,做到了胸有成竹。原野里的一串串脚印、生长中的一颗颗苗木,宛如一部时光相机,记录下二局“御林军”攻坚的背影,留存下三公司人与雄安新区共同成长的印记。

“小发明、小创造”闪烁“雄安智慧”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攻坚的脚步。对于长期和钢筋混凝土打交道“门外汉”来说,小发明、小创造是他们打开智慧森林的金钥匙。项目集思广益,早施工、晚钻研,接连发明了10多种辅助工具。旋地机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