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之间,并无苦大仇深,也没有解不开的结,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代表利益的不同,保持着多年的对立的局面。
在冷战思维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长期封锁的做法,让这两个世界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常年敌视,相互不接触,也造成了许多的误解。
一直到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相隔着太平洋的两个大国,终于尝试着抛开差异,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开始了正常交往。
代表事件就是尼克松率领团队访问中国,尼克松一行人的到访,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当时的接见过程中,中美双方都以最大的诚意交流,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为当事人的基辛格,全程参与了美国总统访问中国的行程,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外交事件的见证者,他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据他回忆,中国的茅台酒让尼克松记忆深刻,回到美国后,他还尝试点燃这种来自东方的烈性白酒,差点酿成烧毁白宫的重大惨案。
中国与美国的破冰之旅
其实,中美之间,一直都是朋友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美国不仅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还派人直接参与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动。
有名的"驼峰行动",就是美国人民支援中国人抗战的有力证据。当时,中国东面的领土全部沦陷,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西南地区,亟需物资支援。
中美双方共同开辟了"驼峰航线",所谓的驼峰航线,就是中美国双方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空中通道的一次行动。
这是一个艰难的壮举,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在解放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扶持国民党的政策,把自己变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
解放战争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告终,中国与美国之间,也变成了不能和平相处的敌人。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发动了入侵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国军队与美军在朝鲜战场兵戎相见,昔日的好朋友,好伙伴彻底翻脸。
后来,中国选择与苏联亲近,而苏联是美国人的死敌,中国与美国之间,自然也不可能再谈合作了。
出于打击共产主义的需要,美国长期对新中国实施封锁,企图给中国人制造困难,但这些,并没有吓住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实现了自身的稳定和发展。
中美之间开始放下成见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与美国双方都认识到,两国之间并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解不开的结。
同时,随着苏联势力的减弱,美国不再将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他们逐步意识到,意识形态的差异,并不影响与中国人成为朋友,与中国人成为朋友,有百利而无一害。
同期,中国也与苏联交恶,中国国家领导人也意识到,放下成见,接近美国,对于中国未来之发展大有裨益。于是,双方开始了尝试接触。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做一些有益美国的事情,同时,也为自己的连任铺路。
与中国建交,共商发展大计,无疑是最现实,也是最能让美国获取的事情。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在国际事务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一个总人口占据全球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中国缺席了美国的全球化战略,那么,美国就不可能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尼克松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探讨与中国接触的可能性。
1969年,中国与苏联之间爆发了珍宝岛事件,双方彻底决裂。美国总统尼克松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失去苏联这位传统伙伴的中国,也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找一位大国进行合作。
当时的条件下,双方不能直接接触,因为经过多年的对立,双方都不清楚对方的真实目的,而且如果直接接触,藏在背后的势力必然会从中作梗,阻拦中美两国之交的正常交往。
为了保险起见,尼克松请求当时的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传话,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仅是美国的朋友,也是中国的朋友。双方答应了,起到了传话筒的角色。
通过间接接触,中美双方都认识到,对方是真心想要结束对立的局面,携手走向合作的。尼克松主动派基辛格以出访巴基斯坦为名义,借道该国,秘密访问北京,为中美双方的接触展开前期工作。
在出访巴基斯坦前,基辛格也出访印度,时间为两日。因为印度与巴基斯坦是敌对国家,为了避免引起印度人的误会,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的时间也被安排为两天。
不过,第二天的时候,基辛格以肚子不舒服为由,前往总统别墅休养,成功摆脱了记者的追踪。事实上,基辛格立即坐上了民航飞机,直飞北京。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
中国对基辛格的秘密访问活动高度重视,周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基辛格随后与周总理展开了会议,双方敲定了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具体事宜。
终于,在基辛格与周总理的努力下,两个隔着太平洋的大国领导人,开始了正面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