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为什么陈佩斯受人尊敬 陈佩斯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
2021-01-18 15:08:5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做喜剧演员得学会“投石问路”,你抖出一个包袱,当观众笑声如潮水般涌回来时,你得掐准时机再抖出下一个,一浪又一浪,一波又一波,看似是很享受的过程,其实掌握节奏特别重要。

 
所以,喜剧表演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有规律可依的艺术。
 
赞同这种理论的演艺从业者并不少见,陈佩斯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在春晚上第一个表演“小品”的喜剧大师,时隔22年,终于再次踏上了央视舞台,作为综艺《金牌喜剧班》导师的他,在被媒体采访时,显得很拘谨。
 
但同是导师的郭德纲和英达,还是把C位让给了陈佩斯。
 
与央视的恩恩怨怨,依旧是个容易上热搜的点,有记者字眼刁钻,问陈佩斯这次“回来”是什么感受?
 
陈佩斯很认真地想了想,觉得用这个提法很不妥:
 
“不是回来,是来到,这也不是我的单位,我只是来参加节目的。”
 
没有老前辈的架子,也不拿有“料”的故事当噱头,66岁的陈佩斯更像是一个研究喜剧理论的学者,来这里就是为了开个班,把自己的喜剧理念和表演心得传承下去,仅此而已。
 
这也是就是陈佩斯一直坚持的风骨,和高级。
 
当年的陈佩斯,可是是赵本山之前,当之无愧的“小品王”,他与朱时茂的小品曾11次登上春晚舞台,红遍大江南北,而第一个给这种表演形式定名为“小品”的,就是他们。
 
1983年,正在哈尔滨“走穴”的朱时茂和陈佩斯,用一段叫做《考演员》的小短剧,逗得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春晚导演黄一鹤觉得这是个很新奇的表演方式,于是就特别邀请他们来参加1984年的春晚。
 
那时候,春晚才播了一届,哪里像现在这样,是无数人撞破脑袋都想挤上去的舞台。
 
所以朱时茂和陈佩斯也没怎么重视,只是把原作中关于“吃面条”的那段提出来,编排成了一个仅有13分钟的小短剧。
 
作品也随即被定名为《吃面条》。
 
当时春晚上,并没有这种“以逗乐”为核心的表演形式,虽然彩排时把所有评审都逗得不行,但它到底适不适合春晚,谁也不知道。
 
直到在开播前10分钟,总导演黄一鹤才力排众议,决定大胆尝试一下这种表演形式,他们对两位演员只有一个要求,台词千万别错。但上场前总要报幕,你们这节目,算是话剧呢?还是相声呢?
 
陈佩斯和朱时茂捉摸了半天,叫“小品”!
 
于是,小品的开山之作《吃面条》出现了,虽然情节简单,但硬是靠着妙趣横生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言语,达到了震撼的喜剧“笑”果。
 
陈佩斯后来回忆,说是当时台下的凳子都散落一地,很多人是抱着肚子坐在地上的,因为他们已经笑得直不起腰了。
 
从那以后,两个人就成为了春晚的常客,他们的作品是收视率的保障,先后有《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王爷与邮差》等经典作品。
 
贼眉鼠眼的陈佩斯,与一本正经的朱时茂,把喜剧的反差做到最大,而他们的小品多是以精湛的表演和通俗易懂的包袱组成。
 
跟时下流行的喜剧元素比,他们没有方言俚语、没有网络段子、没有伦理讽刺,每一句话都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但就是能让你捧腹大笑,笑完后又能品出味道来,尽显喜剧的高级感。
 
比如《主角与配角》中的那句经典台词:“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的眼睛爱看谁吗?”
 
细细琢磨这其中的含义,再看看眼下的影视圈,回味无穷。
 
表演通俗,是因为他们俩把包袱都返璞归真化了,陈佩斯对于喜剧艺术的追求,可一点不简单。
 
他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尝试电影蒙太奇、高科技或者反面人物反串正面人物等想法来提升作品的效果,但都被当时的评审组一一拒绝。
 
久而久之,陈佩斯就心生厌倦了,他觉得这是在限制一个人的发展,所以后来跟老东家因为“侵权”问题打官司,也可以说是隐忍许久的最终爆发。
 
虽然最后陈佩斯和朱时茂胜诉了,但他们也从此离开了春晚,离开这个在中国造星最快,最火爆的舞台。
 
后来有人采访过陈佩斯,说90年代,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案例很多很多,为什么就你们忍不了呢?
 
一根筋的陈佩斯,说不想让后代看到他们面对侵犯时,默不作声的样子,这是令人愤怒的,他就是要和仗势欺人的过不去,是一个有规矩的世界,这样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好。
 
告别小品舞台的陈佩斯,一度销声匿迹很久,甚至有传言说他吃不上饭,开荒做了农民。
 
实际上,可以自由发挥了的陈佩斯,把家当都压在了原创本土话剧《托儿》上。
 
这个可能会赔掉他30万的项目,最终赢得了开门红,第一轮就场场爆满,全国巡演了40多个城市,拿下了4000多万的票房。
 
从此,“小品王”就踏实地转战到了话剧圈,《阳台》、《雷人晚餐》、《戏台》等多部话剧纷纷被搬上舞台,其中《阳台》还因为直击社会痛点,被纳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教科书。
 
当真是应了“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的眼睛爱看谁吗”这句话。
 
陈佩斯的话剧,累计表演了1300多场,观众超百万,票房更是业界神话,一扫国内原创话剧的低迷态势。
 
其实这期间,春晚导演不止一次找过他和朱时茂,想让他们复出演小品,但陈佩斯想要把精力都放在排练话剧和沉淀喜剧理论上,专心地研究他的喜剧“规矩”。
 
私下里,陈佩斯说自己是个挺无聊的一个人,也没什么别的闲杂事儿,就演戏这一条道。
 
"我吃饭得靠它,所以就自然地去演戏,自然地去创作。”
 
简单,纯粹。
 
跟“喜剧之王”一样,陈佩斯最爱看的,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他演了一辈子的小人物,在舞台上耍尽了“小聪明”,在台上却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也许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手艺人”思维,让他的作品很高级,甚至不用说话,只靠动作和表情,就能逗得观众前仰后合。
 
这次参加综艺,陈佩斯藏了个“私心”,他想让儿子陈大愚好好跟郭德纲学学,踏踏实实地学好手艺,千万别去追求所谓的热点,或者收视率。
 
他是看着郭德纲如何一步一步在萎靡的相声市场上打拼出来的,是真正地凭本事吃饭,谁挣得多,得靠实打实的硬功夫。
 
说来说去,这么多年,陈佩斯还在守着他的规矩,只为了让喜剧更好,又可爱,又可敬。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