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上旬,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宣告结束,朝鲜战场的局势呈现出僵持状态,双方在无法吃掉对方的情况下,将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上。
但秉持“以打促谈”战略思想的志愿军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已经做好了和谈不成就打第六次战役的准备
一、第六次战役的总体设想
第五次战役是朝鲜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共投入了一百万兵力,惨烈的战役把美国人逼回到了谈判桌上,但在和谈中,美国提出了一些苛刻且无礼的条件,使得谈判陷入了僵局
中朝双方的高级领导会晤后认为:美帝这是借着谈判的幌子为下一次攻势做准备,我们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休整两个月之后,争取再打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力求在雨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
第六次战役就这样被提上了日程。
彭德怀7月1日给毛主席的电报中阐明了第六次战役的设想:
充分准备持久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方针是完全必须的……再争取一两个或者两三个军事上的较大胜利,将影响所谓联合国军全部的分裂可能,美军战斗意志必然降低……如敌军北犯甚急,第3、19兵团准备不及,即以担任一线防御的部队加二梯队四个军于8月中旬进行中等性战役。
彭总的这一设想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军事家的素养,那就是考虑战场之外的政治因素,将这次战役控制在中等规模,说明此次战役的目的是逼迫美军和谈,而不是将其全部歼灭。
毛主席7月2日回电:
我第一线各军,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我来一次大的攻击……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我军必须大举反击,将其打败。
毛主席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把“料敌先机”这项技能发挥到了极致。
后来的事实证明九月的谈判并不顺利,且美军在谈判期间真的对我军发起了一次攻击,这就是著名的1951年夏季攻势。
这么一来,第六次战役的规模和形式就基本确定了。
那么这样一次大的战役,彭总又有哪些具体设想呢?
二、第六次战役的规模有多大?
8月8日,彭德怀向毛主席发了一封长电报,阐述了第六次战役的具体设想,大致可以总结为五点:
(一)以19兵团三个军加上47、42两军,共五个军的兵力,先用两个军牵制英国、加拿大、土耳其的部队,其余三个军加上炮兵和坦克部队,消灭涟川、铁原的美骑一师;
(二)以第九兵团的两个军牵制金化的美24、25、3师以及南朝鲜军两个师,争取歼敌一部分;
(三)20兵团的两个军沿着汉江两岸突破南朝鲜第6师防线,向山阳里、华川迂回前进,汉江海岸线附近由人民军两个军团进行牵制和警戒;
(四)38、40军以及三兵团的三个军作为第二梯队,39、20两军分别担任东西海岸的预备队;
(五)空军应予以配合,希望刘亚楼司令来朝鲜战场的空军联合司令部,并带22个飞行团来参战
通过提炼彭老总电报的五个要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六次战役将会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将是志愿军对美军第八集团军的最大攻势,此前在云山侥幸逃脱的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可能会被彻底消灭,而韩军也会在志愿军的分割包围中全军覆没。
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五点,彭总希望刘亚楼带22个飞行团来朝鲜战场,我们猜测彭总是想打一场陆空联合立体战,这样的战争形式在我军的历史上是没有的,这一大胆的设想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典范,既能锻炼新生的人民空军,也能提高陆军的战斗力,为未来的立体化作战打基础
战役的设想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战前准备了,那针对此次战役,志愿军又做了什么具体的准备呢?
三、第六次战役的战前准备
战役开始之前,志愿军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各级部队中重点开展开展阵地战、防御战和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教育。
由于志愿军军在朝鲜采用的是轮战制度,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志司要求新入朝的部队加强实战化训练和思想教育建设,在这里我们看一个20兵团的例子:
20兵团到达朝鲜前线后,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命令他们做了三件事:
(一)20兵团从司令员杨勇开始,各级指挥员一律去前线勘察地形,熟悉阵地;
(二)20兵团与驻扎此地的老部队换防并交流,以此学习阵地防御战的经验;
(三)在兵团内部各级单位开展思想教育,让全体指战员明白第六次战役是具有伟大意义的,美帝国主义假借和谈策划新的战争,耍阴谋诡计,而我们就是要以战争的形式揭露他的阴谋,同时全体同志都要明白:这是一场艰苦激烈的阵地攻坚战,对于敌我双方的优劣,大家要做到心中有数,只要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就一定能把敌人打回三八线、打回到谈判桌上去!
在这样的动员教育下,20兵团各作战单位都制定了自己的歼敌计划、立功计划,同时准备好弹药、通讯器材、粮食,并进行战术协同训练,就等着战役打响再立新功了!
这样的战前准备体现了两条道理:一是知己知彼非常重要,二是一定要弄清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
弄清了前一条,就基本掌握了敌人的心理和行动规律,弄清了后一条,就不会打稀里糊涂的呆仗、坏仗、烂仗。
朝鲜前线忙碌地准备着,后方也没有闲着,东北军区后勤部长李聚奎为前线能打好第六次战役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干了五件事:
(一)23兵团两个军共计3.5万人在修飞机场的同时执行反特、反空降任务;
(二)军区所属2个火箭炮团、2个榴炮团、1个重榴炮团随时待命,准备入朝参战;
(三)军区所属的车队将弹药和冬季军装装车打包,准备在9-11月分批运抵朝鲜前线;
(四)召集500辆专供车皮将9、10两个月的军粮装车,准备随时送往前线,并从全国召集1700辆汽车开赴朝鲜运输物资;
(五)动员17万新兵,拟于9月底之前完成集训,随时准备入朝参战
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李聚奎上将的这个后勤部长当的真是无可挑剔,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从全国各地征集来了大批物资,有这样的组织纪律和动员能力,何愁不打胜仗?
四、第六次战役计划取消
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一书的说法,第六次战役的指导方针是“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也就是说战役进行到何种程度、何时停火,都要视和谈情况而定。
接到彭老总关于第六次战役设想的电报后,毛主席于8月10日夜间召开会议,与会的有周总理、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空军司令刘亚楼、炮兵司令陈锡联、总后勤部长杨立三、作战部长李涛等,大家讨论的四点结果是:
(一)雨季来临之前,朝鲜的公路、铁路、桥梁不一定能修好;
(二)即使道路修好,我们的粮食也不一定能运过清川江,因为这里的桥梁全都断了;
(三)空军无法在11月之前修好飞机场,所以无法参战,前线想打二十天到一个月的战役,不依靠空军的支援恐怕很难;
(四)如果9月的谈判较为顺利,而我方在战场上大打出手,恐怕于谈判不利;
最后军委形成的决议是:第六次战役应该视谈判情况而定,如果谈的不好就大打,谈的好就寻找小的战机,不断给予敌人杀伤,等待空军11月准备好了再大打。
8月19日,毛主席给彭德怀起草了一份较长的电报,表示第六次战役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有六:
(一)飞机场没有修好,空军在11月之前无法投入战斗;
(二)第六次战役相关事宜,我们必须征求苏联方面的意见,但他们至今没有答复;
(三)敌人害怕承担谈判破裂的国际责任,因此不敢大打出手,如果我们大打,恐怕在政治和舆论上于我们不利;
(四)朝鲜的雨季快来了,交通还没有恢复,即使恢复了,我们的粮食和弹药可能已经受潮了,送到前线也无法使用了;
(五)我军的一线部队只有八个军,而敌人有十六个师、旅可供接应,如果我军打运动战,迂回渗透到敌人后方,势必拉长战线、延长作战时间,这于谈判不利;
(六)我方现在的火力处于有利地位,敌人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打起来战而不胜,我方反而会暴露弱点;
最终,毛主席的意见是:
望你对9月战役计划再行考虑,可否改为加紧准备而不发动,如此,既可以预防敌人挑衅和破裂,又可以加强前线训练和后勤准备,你意如何,望即电告。
总而言之一句话:先别打了,因为空军、天气、运输、政治舆论等各方面都不允许我们打大仗,但必须有所准备,不能马放南山。
8月21日,彭德怀在复电中说:
同意将9月战役进攻改为积极准备,9月战役改为积极备战,防敌进攻,准备适当时机反击,如敌人暂不进攻,待10月再决。
果然不出毛主席的预料,9月的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联合国军”虽然没有大举进攻,但却向中朝联军连续发起了夏季和秋季作战攻势,事实证明我们的准备没有白费,在夏秋两季的作战攻势中,我军予以敌人较大杀伤,使敌人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10月下旬,彭德怀宣布:大战在无空军配合的情况下暂不进行,11月甚至本年内,没有特殊情况也不进行全线大反击战役。
至此,第六次战役计划宣告撤销。
但是志愿军对第六次战役的准备并没有白费,在夏季作战中,战前准备的物资,训练的新兵,学习到的新打法都派上了用场,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的记载,夏季作战攻势中志愿军共歼灭敌军7.8万人,其中美军2.2万,如果没有第六次战役的准备工作,我们可能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更不可能把美国人逼回到谈判桌上,这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老话:能战方能止战。
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是一场计划周密却最终未能实现的战役,最根本的原因是这场仗能否开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军的情况和谈判桌上的结果。
如果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志愿军空军未做好战争准备,地面胜利把握不大;从谈判桌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谈判无疑会耽误战机,等到谈完了,不管结果与否,战机都已经失去,双方都必须重新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布置新的作战计划,这无疑是不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