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古之评书相声开头便有“定场诗”,既然说“聊斋”,首先来一段开场白:
《七言古诗•说聊斋》
人鬼相怜难易行,世间冷暖任君生。
千机变幻因狐媚,几许沉浮饰太平。
清史文人多志异,聊斋花草也柔情。
红墙荒野黄昏夜,一笑红尘世利轻。
——文/ 兵法天下
我们常说:善绘者绘其神,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而不善绘者只能绘其形,同样高明的小说家塑造人物,往往能够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一点加以刻画,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高超的艺术效果。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在作者描写的众多女性中,她无疑是作者心目中古代女性的典范,其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蒲松龄在她的身上可谓不惜笔墨,赞赏有加,因此从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诸多封建时代女性的美德。
在他所处的年代,婴宁的形象应该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理想佳人,而今看来虽然并不是尽善尽美,但就其天真浪漫,纯真善良,略带狡黠,少女独有的个性,着实惹人喜爱。
《婴宁》的故事梗概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说一位不谙世事的书生——王子服,正月十五“上元节”与表弟吴生一起观灯游玩,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王子服对她一见钟情,这个少女就是婴宁。婴宁笑王子服的呆呆看她的傻态,把花扔在地上,带着少女的笑飘然离去。
从此王子服相思成病,郁郁寡欢。家人无奈便带他出游散心。在郊外他无意中走到了一户人家,家中的老妇人自称是婴宁的母亲。这位老妇人竟是王子服的“姨母”,通过交谈得知,原来他朝思暮想的婴宁则是他的表妹。
于是由老妇人主婚,把婴宁嫁给了王子服。随后王子服把婴宁带回家后,然而从母亲口中得知,姨母秦氏已已经过世多年,对此家人对婴宁产生了疑心,认为她是“鬼魅”。仔细观察她的日常举止没什么异样,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每日笑声不断,似乎一切忧愁哀伤和她无缘。
书中描写到婴宁第一次到王子服家依然嬉笑自若。初见王母“浓笑不顾”,甚至“放声大笑”。
婚议中“笑极不能俯仰”,结果她连“新妇礼”也没有行便草草了事,隆重的终身大事几乎被她笑成了一场闹剧。婴宁不仅憨不知礼,且乐不知愁。其整日“孜孜憨笑”,真“似全无心肝者”。
婚后的婴宁,最爱鲜花攀在架上摘花赏玩,西邻的一位无赖青年看到美丽的婴宁起了不良之心,婴宁毫不回避,还笑着指花架下的墙,无赖青年还以为是晚上约他墙下相会。晚上那人如期约会,看到婴宁便伸手拥抱,此时婴宁却变作带刺枯木。那人受尽戏弄后夜里死去。
他的父亲将其告到官府,王家吃上官司后,王母责怪婴宁行为不检点,都是她的爱笑惹出了祸端,从此婴宁失去了往日的笑声。
随后婴宁忽然哭着对王子服说出身世,原来她是狐仙所生,鬼母养大。她的生母是一只狐狸,而生父就是王子服的姨父,鬼母就是王子服的姨母秦氏,狐母后来改嫁,是秦氏把她扶养成为人,对她疼爱有加,视如己出。
所以婴宁哭求丈夫王子服能为秦氏和父亲合葬,在小说中这是婴宁的第一次哭。也许丈夫深切地感受到她虽然没有受到“传统礼教”熏陶,却具有心地善良,体贴孝顺,知恩图报的本真性格,王子服答应了她的请求。
两人婚后一年,婴宁顺利生下一个男婴,令人奇怪的是这孩子在襁褓中就不惧怕陌生人,见人就笑,十分喜庆,人见人爱,大家都夸这个孩子有当年“其母风范”。
女主人公“婴宁”的“笑”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说每一个作者往往有着各自的心里倾向,尽管不是“自传”但或多或少夹杂着自己的影子和人生经历,这是无法逾越的创作模式。
所以这个故事也不例外,我们似乎感到蒲松龄在对婴宁的描写,带有强烈的赞美和自我欣赏,从而将他自己心目中女性的完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婴宁的描写作者主要从她的“笑”入手,也是《聊斋》中笑的最美的一位。
当“婴宁”与“王子服”最初相遇时或在一起时候的笑:
上元时节,他们初遇时,婴宁是“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当王子服寻找婴宁,他们第二次相遇时,婴宁“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粘花而入。”
当婴宁见众人时候的笑: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退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当王子服将婴宁介绍给她母亲时“母促令,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当鬼母见过王子服之后,欲将婴宁许配给他时,“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小节
在现实生活过中,笑所体现出的魅力不言而喻。作者作为一位封建社会的落魄文人,之所以能将一位女性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自然是倾注了他对这一人物的情感,一句“我婴宁”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长者对于调皮小女孩的嗔怪和爱护。
清代点评家何守奇的评价是:“婴宁憨态,一片天真,过于司花儿远矣。我正以其笑为全人。”
从整个故事中可以体会到,“爱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爱笑”则是其生活的另一部分,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性格上亦憨亦黠。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邻家女孩”。同时不失深沉成熟,知恩必报的坚贞姑娘。
“喜欢笑的婴宁”让读者忘了其为异类,自然可亲;近乎痴憨的单纯与天真构成了婴宁形象的重要侧面,使人物形象独特鲜明丰满,令人过目不忘。
兵法天下如是说
蒲松龄先生的这则《聊斋》故事,它的一条“明线”,是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不懂人情世故,亦无礼教顾忌的女孩,这一切在妇女备受封建礼教,纲常禁锢的社会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所以说婴宁的性格又是复合性的,生憨之中透着机智,不知“礼”中蕴含着勤劳与聪慧,“无心肝”中更浸透着真挚情感。
它的一条“暗线”,向我们揭示了“婴宁”这个人物,她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她看似随和,其实极有主见;看似“全无心肝”,其实极有城府;看似放荡不羁,其实极为贞静,是对那个社会制度的鞭挞和无形的嘲讽。
结束语
《聊斋志异》中的“婴宁”篇,蒲松龄先生是经过缜密的构思,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寄寓自己的生活理想。同时“婴宁”的人物形象,也许便是作者年轻时的“梦中情人”,或者说是这位“老夫子”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或者就是他生活中的某一位心仪的“红颜知己”。
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佩服《聊斋》:“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