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美女音频
◆ ◆ ◆ ◆ ◆ ◆
那是什么促成他们开始收藏高价位的精品呢?信任,对卖家的信任。有了信任就敢花钱了。
北京古玩城每年都有个别商家做上亿买卖的新闻。并不是说有多少顾客累积的营业额,往往就是一个客人买的。他获得了这个金主的信任。许多做假货的比做老货的赚钱,为什么呢?做假货的是靠嘴说,更容易博取信任,容易做到“大生意”,打一枪换个地。
而做老货的通常都是抱着靠货说话的思维,自己不怎么说,看的懂就买,看不懂就别买。这是卖给有眼力的人,卖给资深藏家。多数赚不着大钱,但赚的心安。行情不好,也饿不死,店面几十年都在那。
为什么都喜欢去苏富比、佳士得买东西?也是信任。
300年的企业,业界口碑好,假货少。自然广受初藏者喜欢,贵也认。买贵总比买假好。传承也是信任背书,传承有序,货品真假基本就有了保障,争抢的人自然就多了。至于是谁传下来,怎么传下来的,这些只是宣传的外衣。许多金主举牌时并不真正关心这个,越多人说好,他越敢放心买。
豪们买的首先是放心。懂行的人买的自然是器物本身,好的传承能加分,但不会本末倒置。货普,即便是再好的传承,一样不买单。
古往今来,能盖棺定论的鉴定大家均出自行里,概莫能外。为什么呢?简单的逻辑学问题。
他们以此为生,吃这口饭的。左手进,右手出。一生要过眼无数古物,真金白银的进出。容不得半点失误。往往买错一件大货,可能好多年都爬不起来。甚至,倾家荡产,从此挂牌歇业。
中国在50年内估计也出不了一个玫茵堂。
玫茵堂主人是瑞士人,收藏系统且规范。这辈人完不成的事,下辈人接着做,堪称中国古陶瓷收藏的经典教科书。如果你现在也想做这事,不晚,只是没有超越的可能性。有钱也没用,好货都让人先囤了。这是远见与眼界问题,时代给的,认命。
玫茵堂也不是不卖东西,可别人出一件鸡缸杯,你就得花2.8亿才买的走。玫茵堂的收藏正是仰仗经纪人仇焱之和埃斯肯纳齐等老一辈知名古董商的鼎力相助,而且是近乎一辈子的相助才得以成功。
成熟的经纪人不仅要有眼力,还要有眼光。要比藏家看的更远,这个要求本身就比较高。目前国内能做到的行家很少。所以,很多买家自己买。
典型的例子:买封面和封底的刘益谦。
刘益谦是聪明的艺术品购买者,早年在拍卖会上,他特别青睐拍卖图录的封面与封底。一方面,能做封面和封底的器物都是本场拍卖的好东西,要不也不会上封,值得买。另一方面,估计是出于安全考虑。你拍卖公司总不至于把假货放封面吧,那是砸牌子、损声誉的事。这也许就是那个阶段出于无奈而想出的聪明购买方法。
但凡有个可信的经纪团队,也不会用这个办法,这得多花好多钱。刘益谦在中国不是最有钱的,但他两口子是最舍得在艺术品上花钱的。在国内还有一些这样的富豪,但绝对数量并不多。较国内现有富豪的比例,相对数量就更少了。
等醒过来想玩的时候,必定又是高价接盘。先觉的这批富豪们,不管是出于喜欢还是投资,但他们的每一次出价都直接而有力的推动着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前行。
我理解的玩家和藏家是两个概念。成为一个玩家比成为一个藏家容易的多,因为条件更宽松,玩家以“玩”为旨,图的是乐。今天买明天也可以卖,高兴就买,不高兴就不卖,给再多钱也不卖。让你有钱也买不着,急死你。没别的,就是看你不爽不给你。这就是玩家,喜欢就买点,不强求系统收藏。
而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藏家,却有着近乎苛刻的条件。不仅要喜欢,而且要有钱,二者缺一不可。关键是有体系的收藏,买完后还要能留住,一点点攒。有时不见得多喜欢,但为了凑个品种,也会买。为了等件货,会惦记好多年,耐得住寂寞。最关键的是要遇对人,这是买对藏品的捷径。很多想成为藏家的收藏爱好者都牺牲在了收藏圈的边缘。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