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1 月 11 日下午,虎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一行,走进了著名作家黄蓓佳的家门。
△左起依次为毕飞宇、黄蓓佳、汪兴国
2022 年是黄蓓佳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五十个念头,这在江苏文坛是一件值得铭记的 " 大事 ",也是毕飞宇、汪兴国此次登门致敬的重要缘由。
说起来,三人都和泰州渊源颇深。毕飞宇是泰州兴化人,出生于如皋的黄蓓佳,随父母在泰兴度过了童年和少女时代,而土生土长的泰兴人汪兴国,做过黄蓓佳母亲的学生。知根知底的三个人聊起文学往事,越聊越开心,从 " 黄奶奶 " 这个梗,到创作上的相互点拨,再到江苏作协的光荣传统,整个聊天一直在 " 哈哈哈哈哈 " 和 " 聊得打不住 " 中切换,在场记者和工作人员也听得心满意足。
甫一落座,汪兴国便发挥起 " 捧哏 " 的角色,为到底该称黄蓓佳 " 黄姐姐 " 还是 " 黄奶奶 " 纠结起来," 我本来是喊黄姐姐,但听你(毕飞宇)喊她黄奶奶。"
" 我喊她黄奶奶是有原因的。" 比黄蓓佳小几岁的毕飞宇接过话茬解释说,论在世作家的辈分,马识途是 " 西南联大一代 ",王蒙是 " 共和国一代 ",然后就是黄蓓佳这一代。从文学代际来讲,黄蓓佳是 " 奶奶辈 " 的。" 我们私下开玩笑喊她黄奶奶,我说我们这代人是喝着黄蓓佳的奶长大的,后来这句话在中国文坛流传开了。" 毕飞宇说。
△黄蓓佳
自 1972 年在《朝霞》发表短篇小说《补考》以来,黄蓓佳 50 年持续不懈的写作探索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道绚烂的风景:在纷繁复杂的成人世界里,黄蓓佳追求着精神与灵魂的救赎之路,捧出了《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家人们》《所有的》等重要作品;她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以独特的文字调性和情感温度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据出版社统计,光版权输出就达 60 多个。
毕飞宇问黄蓓佳,最近在写什么?" 马上要出一本新书《叫一声老师》。" 黄蓓佳说,这本书是写自己的老师,是以她在泰兴生活的那段经历来写的。
黄蓓佳出身教师家庭,父亲做过泰兴师范校长,母亲是泰兴中学老师,当时一家人就住在泰兴中学教职工宿舍。" 一个老祠堂,进去有三排房子,住的全是老师。每一排房子中间是个大的过道,两边各有一间正房,正房后面套了一间房,再过去边上还各有一间小房子,每排 6 间,至少住了三四户人家。" 黄蓓佳说,在那样的公共空间里,大家生活都是透明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每家有各种各样好玩的事情。
近两年,黄蓓佳几乎保持着每年一本的创作速度。去年是《太平洋,大西洋》,前年是《奔跑的岱二牛》,再往前是《野蜂飞舞》和《童眸》。毕飞宇对此非常了解," 你差不多 400 天一个长篇。"
黄蓓佳说自己写东西确实很快,但现在有意识地在放慢。" 现在我都舍不得写,每天只写两个小时,要享受这个过程,要不然一下子就写完了,我又不能一年推几个长篇,那也太‘过分’了。" 毕飞宇很理解黄蓓佳所说的 " 享受写作 "。他在自己状态好的时候,会刻意放慢打字速度," 只拿一个手指头敲键盘,就为了把这个时间延长一下 "。黄蓓佳对这一点深表认同:" 当你顺流而下写得特别畅快的时候,你一天能够写好几千字的时候,一定要警惕,因为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好。"
毕飞宇读过黄蓓佳四部儿童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野蜂飞舞》《太平洋,大西洋》。他称赞《太平洋,大西洋》写得好,又说这部作品在两个时空中来回切换,结构很复杂。" 你应该读读《童眸》。" 听到夸赞的时候,黄蓓佳平静而克制,但又忍不住提一提自己的这部心爱之作。
毕飞宇也看过黄蓓佳成人文学的作品。" 你的第一个短篇给我的印象好极了,就是写一堆人在电梯里面的故事。" 毕飞宇认为,那篇小说放到现在仍然是篇好小说。黄蓓佳回忆起来,那时候自己喜欢萨特的存在主义,受此启发写下了这个故事。
汪兴国问黄蓓佳何时转型儿童文学创作的。黄蓓佳说,那是 1996 年,女儿面临小升初,她积攒了很多素材,由此写下儿童文学经典之作《我要做好孩子》。
" 说实在的,我对女儿是很愧疚的。我那时候四十来岁,正处在创作最要命的时候,我老公又在香港工作,我要投入创作的话,我就没有时间去管她,无论从生活还是教育方面,其实我都没有尽到责任。生活方面怎么一个狼狈呢?我们每天的晚饭要么就是蛋炒饭,要么就是在门口包子店买两个肉包子就打发了,我从来不会去花心思做菜,没有好好给她做过饭,也没有给她请过家教,升学的事让我大伤脑筋。后来我早早把她送出国,也是这个原因,我想给自己留出空间来。"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很吃惊,没想到大家眼里总是亲切随和的黄蓓佳,在创作上有着如此决然的一面。
毕飞宇倒是不吃惊,关于这个他和黄蓓佳曾经有过深度交流。他也不免感慨," 我儿子没怎么受罪,是因为我太太基本上把她的一生全耗在那儿。中国女性真是不容易,你要想工作,就必须把家庭舍弃;你想要家,工作基本上就无法兼顾。"
△进门墙上挂着狄更斯的金属肖像
1998 年,还是毛头小伙的毕飞宇调到《雨花》杂志工作,感觉像是到了天堂,整个人一下子勃发起来。那时候江苏作家处在一个巅峰时期,赵本夫、周梅森、朱苏进、叶兆言、苏童、范小天等人都在。每次开会,中间那一圈是作协领导、机关干部,作家们每人拿把椅子贴着墙坐,靠墙一堆全是 " 大家伙 "。兼任创作室主任的黄蓓佳是作家们的 " 领导 ",毕飞宇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从来没有批评过人的黄蓓佳,唯一一次发脾气,是有人给她打电话,想争取某个利益。黄蓓佳不客气地拒绝并批评了对方,讲 " 你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 我们江苏作家都是这样,不好意思,哪怕内心再渴望,一定要让自己处在一个最大的克制里面,不允许个人的私心膨胀。" 毕飞宇说。" 这样的好处就是自己向内发展,尽量把作品写好,不要从外部去争取。" 黄蓓佳说。
作家们经常一起坐个大巴车出门采风、考察,相处特别融洽。这种亲睦和气的传统也是其来有自,黄蓓佳回忆说,上世纪 80 年代她给高晓声当副手的时候,有一次开年终总结会,是在她家里开的,她到市场上买了点炒花生,高晓声说 " 你这个炒花生好吃,我拿回家 ",一种特别自然的、生活化的氛围。" 这种健康的肌体、健康的文化,太了不得了,都是你们这一代人给留下来的。" 毕飞宇感慨地说。
坐在黄蓓佳的客厅里,毕飞宇回忆起很多有关黄蓓佳的 " 第一次 "。他第一次见到黄蓓佳其人,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雨花》杂志社举办的文学会议上。毕飞宇在南京湖南路地下火锅城宴请的一顿火锅,也一直 " 温暖 " 了黄蓓佳二十多年。最令黄蓓佳印象深刻的,是受毕飞宇邀请,到他曾工作过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办讲座," 我坐在那儿讲几句,学生就鼓一次掌。" 然后毕飞宇对学生说,等黄老师讲完以后一并鼓掌 ……
几十年过去,毕飞宇心目中的黄蓓佳永远是优雅得体的女神范儿," 永远穿最好的衣服,带最好的包 ",后来适应了,每次出去开会,他都格外关心黄蓓佳的 " 装备 "。" 对了,你还给我使过坏。有一次我觉得这个香水很好,你从包里面把香水掏出来,往我身上喷了一身。而且还把我衣服给拉开,对着我胸口喷了一下。" 说起这事,黄蓓佳忍不住大笑:" 对,回去看你太太怎么说。"" 每次开会,我第一关心的是什么东西,你还记得?" 毕飞宇又 " 考验 " 起了双方的默契。" 胸针。" 黄蓓佳说,她有一款很漂亮的胸针,是友人托毕飞宇从巴黎带给她的。" 你的胸针估计有十几个。" 记忆力和观察力极好的毕飞宇说。
探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汪兴国代表省作协致谢," 致敬你五十年仍然保持创作活力,而且激励带动了江苏一大批儿童创作者,是年轻作家的榜样。" 听到这话,黄蓓佳笑了," 榜样谈不上,但是能让年轻人看到,有一个这么‘老’的人,还在不停地写呢。"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