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346家基层文化单位“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江苏13家单位被表彰,数量居全国前列。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是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着力增强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人民群众文化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升。当前农民、基层对于文化服务有哪些新要求、新期待?我省又有哪些创新做法,更好地开展“双服务”?记者进行了采访。
种下文化,
打造“不走的文化队伍”
此次受表彰的全省13家单位,涵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及基层文艺院团、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基层电影服务集体、基层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机构、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发行单位等,他们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我们就是江苏文艺界的一支‘乌兰牧骑’!”4月24日,刚刚结束紧张的排练,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史国生告诉记者,他们原名为金坛华罗庚艺术团,升格“省字头”剧团才两年,“我们的根永远在基层、在农村。”
把最好的舞台剧目送给山乡农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们,省儿童艺术剧院常年以流动舞台为家。最拼的时候,一天移动巡回5个演出地点。赶路途中,他们常常就着矿泉水啃块面包,就投入下一场的装台演出。近3年来,剧团演遍省内各城市以及河北、吉林、湖北等地,演出精品儿童剧1000多场次。
省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省市县各级文化文艺小分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送图书报刊、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两年来累计开展活动2.65万余场次,受惠群众近5000万人次。
不仅“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近年来,我省实施“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大力培育乡村文化能人和群众文艺团队,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
“咚咚锵、咚咚锵!”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街上的锣鼓表演很常见。沙河镇文化站站长徐德亮告诉记者,文化站里建了大舞台,村村组建锣鼓队,以鼓会友,好不热闹。除了锣鼓,还有太极拳、八段锦、旗袍秀。全镇共有农村戏曲艺团、舞蹈队等50多支,“我们这里的文艺爱好者可多了!”徐德亮自豪地说。
文化“娱人”,更能“育人”。沙河镇借助传统集市,组建“大集书场”文艺团队,汇集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文艺爱好者,宣讲本地的红色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百姓听得津津有味。
创新赋能,
营造文化空间新想象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怀仁社区农家书屋,是一家“24小时书房”,位于镇上热闹的街道。现代化的审美设计,让人误以为这里是一家咖啡店,红色阅读专区、影视观看区、亲子阅览区、朗读亭等几大功能区井然有序。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群众对公共文化空间有了新需求。”东港镇文教科科长杜飞义告诉记者,怀仁社区是个纯农民安置社区,这座农家书屋在选址时就充分考虑到便民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